高腾,字云翔,号南郭,生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卒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以贡生铨选出仕,任京都中城正阳门兵马指挥。外任四川茂州(治于茂县,辖今茂县、汶川、北川等地)知州期间,善抚当地羌族民众,“四境贴然”,平定卫所士兵勾结部分羌民叛乱,边境得以安宁,堪称循吏干才,然史志无载。2002年,在富县北校场火车站附近出土了《茂州太守高腾墓志铭》,铭文为邑人嘉兴府通判杜坤所撰,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监察御史宋宜书丹,墓志铭现存鄜州博物馆,为其传记提供了翔实资料。
高腾,祖籍山西应州,为金末丞相高汝砺之后裔。元至正中(1341—1368),曾祖茂实任中部县尹,落籍鄜州,至其祖父高敬、父高宗时家道中落。高腾少年贫窘却胸怀大志,父亲令其以耕读为业,他大笑曰:“独不能为宰相家庙裕一俎耶”。父亲看到他志存高远,大喜过望,让他师从叔父苦读,弘治九年(1496),年方弱冠即中秀才,就读于州学西山书院,“相约同志数辈,日与规警,先行实而后文艺”,文武兼修。但后来乡试未中,高腾只能暂时入国子监读书肄业,在鄜州开馆授徒。
嘉靖十三年(1534),高腾以优贡铨选出仕,任职京都中城正阳门兵马指挥,授予六品散官名号承节郎。“其中城朝市之地,贵戚居多,又兼以豪横,依凭威势,礼法素驰。”唯高腾立身严谨,不附权贵,不仗势欺人,待人处之以诚,忠厚不择险夷,与士卒、居民仁义相处,安妥无忤。吏部考绩评语为:“其心真实事谨,俱无愧官箴。”“大学士翟公尝称其敦雅谦退云。”在任六年,受到朝野赞誉。
嘉靖十九年(1540)前后,高腾拟任四川茂州(治于茂县,辖今茂县、汶川、北川等地)知州。同僚好友都来祝贺。他深知此地羌汉杂居,治理恐非易事。“既赴任,则见风俗颇僻,杂以西戎归附者顽悍难理。”到任伊始,即招徕羌族部落头人、土司议事,以诚相待,善言抚谕,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他平等对待羌民,以情义相感,不到一年“四境贴然”。后来,当地又发生卫所士兵勾结部分羌民作乱之事,高腾檄告羌族酋长,谕之以大义,晓之以利害,嘱其整肃内部,于是酋长执缚乱民首恶者交给官府惩处,胁从为乱羌民则既往不咎,各归部落。恩威并用之下,骚乱迅速解决,边境得以安定。他因善于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受到上司嘉奖。大约嘉靖二十四年(1545)左右,高腾因年老多病致仕。归家时行李中唯携书籍,志意适然。在家中每坐必设案观书为乐,或与诸子讲经论道,恬然适意。嘉靖二十五年病逝,享寿虚龄七十岁。
(选自延安地方志丛书、段双印主编的《延安古代历史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