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30日
“乡音里长满故事·重温与总书记在一起的温暖时刻”之三
春日山花别样红
记者 贺秋平 叶四青
  烂漫的山花映红了孩子们童真的笑脸,成为春天最美的风景。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师生们的幸福故事,要从一封春日来信说起。
  “有机会通过捐建希望小学与你们建立联系,很高兴。帮助老区、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解决学生入学困难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一项富有意义的内容。”
  这封落款于1995年3月4日的来信,见证了一份跨越山海的深切牵挂。
  写信人,是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收信人,是杨家岭小学校长。
  30年了,时任校长杨勇依然记得在延安宾馆一间会议室听到宣读来信时的激动心情。在此后的教学生涯里,他一直铭记着那份殷殷嘱托:“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一好事办实、办好。”
  狭窄的校园、低矮的教室、破旧的桌椅……1992年担任杨家岭小学校长后,改善教学环境的心愿一直萦绕在杨勇心间:“那时三四个孩子挤一张课桌,连讲台上都坐满了学生,我们太需要一所像样的学校了。”
  正当杨勇苦恼之际,好消息从千里之外的福州传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发起一项“千家企业建千校”爱心活动,当地一家企业全体员工捐款52万元,对杨家岭小学进行重建。
  实地考察、重新选址、商讨方案、施工建设……同年8月1日,当崭新的教学楼落成,孩子们载歌载舞庆祝,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那可真是激动呀,新校园里像过年般红火。”杨勇回忆道,当年秋季开学就解决了周边200多名孩子的入学问题,杨家岭小学也正式更名为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这所坐落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旁的基层小学,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特殊关怀。多年来,他与学校通信、到访,始终饱含期许、深情关怀。
  2009年11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陕西考察工作期间,到学校看望师生。
  那天是周末,孩子们正排练腰鼓、秧歌,校园里锣鼓喧天,异常热闹。“当习主席走进来,校园里顿时沸腾了,师生们欢呼雀跃,大家早已热泪盈眶。”时任校长蔺玉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声音哽咽,“学校是在他的关怀下发展起来的,所以大家格外激动,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
  望着校园里那张珍贵的大合影,蔺玉英满是感慨地说:“在各方的努力支持下,学校教学条件持续改善,解决了师生取暖问题,拥有了电教设施,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了山沟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老区人民没有辜负那份殷殷嘱托和深深牵挂。
  十年前的那个早春,黄土地还有些许寒意。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这里,察看学校办学情况,同老师们亲切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和大家一一握手,他的手很厚实,那股温暖力量直抵人心。”直至今天,教师杨莉莉依然觉得振奋。
  站在校园里,习近平总书记满怀深情地嘱托:“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从根儿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十年了,那语重心长的嘱托犹在耳畔回响。
  1993年,杨莉莉从当时的杨家岭小学毕业,学成归来后又回到学校教书育人,亲眼见证了这所家门口学校的发展变迁。
  “我是个农村孩子,通过学习改变了命运,所以更深刻理解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的意义。”20多年来,杨莉莉始终扎根教学一线,默默奉献点亮希望。“我们努力,就是希望有更多孩子能走出去,奔向更广阔的世界。”她言语间满是对教育事业的热忱。
  从低矮的窑洞到宽敞的教学楼,从逼仄的活动空间到大操场,从传统教学到智慧校园……源源不断的爱心力量持续汇聚,托举起更多老区孩子的梦想。
  如今,篮球架下、乒乓球台旁、塑胶跑道上,体育运动的青春力量蓬勃生长;课堂上,智慧校园“云课堂”满足了娃娃们期待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愿望;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里,专业老师和声细语,悄然种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种子……“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拥有闪闪发光的人生。”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校长高梅坚定地说道。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温柔的牵挂。
  1993年回梁家河时,他特意为每家每户送了一个电子时钟,让孩子们上学用,希望孩子们能接受更好的教育;2015年再回梁家河,关切询问“孩子们上学没问题吧”;2022年在南沟村考察时感慨道,“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我们就高兴了”……
  黄土地正在播种希望。革命老区的孩子们,如一朵朵美丽的山花,在春日和风细雨的滋养下,更加鲜艳地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绽放着更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