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郝栋 通讯员 常浩浩
对于社会来说,奋斗是促进时代前进的动力;对个人而言,奋斗是通往幸福的阶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怎样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从而不负青春?
子长市余家坪镇王家湾村青年石涛有自己的选择——做一名家畜繁殖工,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乡亲们也因为他身上的那股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而称他为村民致富路上的“灯塔”。
返乡创业寻出路
2015年,石涛毕业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他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决定回乡创业。
为探索一条合适的创业之路,他跑遍了延安13个县(市、区),走遍了王家湾村的沟峁梁岔,最终在当地政府和家人的支持下,承包100亩土地建设日光温室大棚。
一次偶然的机会,石涛接触了林下养殖,于是创办了恒丰家庭农场,坚持“立体循环种养结合”模式,采用生态发展、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生产经营思路,实现以地植草、草养鸡、鸡除草、草生肥、肥养地、地养树、树结果,树枝树叶还田、次果再养鸡的生态循环生产模式。
很快,这种生态循环模式就让石涛成为村里人人羡慕的产业大户。
合理规划促发展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石涛带领76户农户,通过土地、技术、资金等入股,注册子长市万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如何更好地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石涛长期在思索。他深知传统种养殖业前途有限,只有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特色产销模式,才能真正带动家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
按照地缘相邻、产业相联、资源相融、规模相符原则,石涛牵头成立了新寨河、王家湾、崖头联村党支部,以“联村企业”为主体,利用村上闲置土地、院落、窑洞,创办新寨河联村饲料厂、王家湾万润蛋鸡养殖基地、崖头红枣蛋鸡养殖基地、石家沟蛋鸡养殖基地,以党建联建带动抱团发展,从而实现共富共兴。
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为乡亲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石涛带头成立了子长市新型职业农民协会,协会吸纳了子长市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定期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从技术指导到融资政策,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劳动创业的积极性。
不忘初心显担当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才能在人民群众的沃土中生根发芽,成长成才。”石涛说。
依托合作社,石涛多次组织种养大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累计培训种养大户和贫困户756人次。利用“土地流转”“基地务工”“产业帮扶”“实用技术培训”“合作服务”“订单收购”“产业分红”等方式,将农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帮助脱贫户稳定就业,累计帮扶带动46户132人,发放劳务工资278万多元,免费赠送鸡苗2000余只,人均增收4000元。
在致富路上,石涛始终记着乡亲们。隔壁村的孙宝林,由于患病不能干重活,生活困难。在听说孙宝林也有养殖意向后,石涛主动为他提供技术,出谋划策。孙宝林家由最初的100多只鸡扩大到2000只,又流转了一条山沟扩大产业规模。
“我跟着他搞养殖,鸡有了什么毛病,都是石涛帮忙治病,在他的帮助下,我的养殖规模也一年比一年大,技术一年比一年好。”孙宝林由衷地说道。
此外,石涛还与村上建立了“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发展机制,村集体通过土地、资金入股合作社,每年村集体收入20万元,让村民和村集体的腰包都鼓起来。
在这场乡村与返乡创业青年的“双向奔赴”中,石涛不是个例,他和许多青年人一样,一头扎在建设新农村的火热生活中,让青春之花在田间地头绚丽绽放,与乡亲们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