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2日
红梅花儿开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李红梅
  记者 李星棋
  每个人心中对好医生的评判标准都不一样,是妙手回春?还是医者仁心?见仁见智。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医生李红梅,就是患者和家属口中的好医生。
   (一)
  4月22日7时40分,还未上班。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第七诊室早开了门。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教研室主任李红梅已经精神抖擞地端坐在诊室。
  五米见方的诊室内,两张斑驳的办公桌紧挨墙体,另一边交错摆放着两张产检床。狭小的空间,承载着无数人对新生命的期待。
  8点一过,便有孕产妇迫不及待地踏入诊室。“铁剂饭前吃才能更好地和胃酸结合,补铁效果更好……”面对一位位前来产检的孕妇,李红梅一遍遍地重复着、叮咛着。
  8时33分,电脑屏幕上显示排队人数已达25人。一位此前在别家医院产检的孕妇走进诊室。她说,胎儿可能患有鼻泪管囊肿,医生建议她到省会医院检查。听闻李红梅医术精湛,她决定先来试试。
  “别着急,我给你开一个B超单,你去找产前B超室主任,他经验丰富,一定会帮你检查清楚……”李红梅神色镇定,语气轻柔,边说边迅速打电话:“门诊这里有个复杂症状患者,麻烦你多费点心,好好看一下。”
  安排妥当后,李红梅轻声安慰孕妇:“不要过于担心,从常理推断,囊肿对孩子的影响概率不大,你先去做进一步检查,根据结果再来判断。”
  在与这名孕妇交谈的过程中,李红梅敏锐地留意到她提及家中6岁多的孩子,身高仅1.2米,明显处于同等年龄段发育下限。
  “你得赶紧带孩子就诊,千万别把孩子的事儿给耽误了。”李红梅当即神情严肃地说道。
   (二)
  孕妇高延希(化名)经人介绍,满怀期待地找到了李红梅。
  此前,高延希在县医院检查时,得知胎芽发育缓慢,后又伴有出血。35岁才首次怀孕的她,对这个孩子珍视万分,满心渴望能保住胎儿。
  李红梅仔细查看检查结果后,发现高延希的胎芽虽发育迟缓,但仍在顽强生长。她温和地看着高延希,耐心劝解:“如果你特别想要这个孩子,那就不要轻易放弃,咱们可以想办法全力保胎。”
  “你们年轻人啊,总喜欢晚婚晚育,随着年龄增长,生孩子面临的风险和问题确实会增多……”嗔怪的话语中满是关心,李红梅话锋一转,又语气温柔地分享起自己的经历,试图安抚高延希紧张的情绪,“不过你也别太焦虑,我结婚那会儿,也是过了四年才怀孕,当时也有出血状况,好在有大夫鼓励,最终生产很顺利……”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李红梅为高延希开出保胎处方,细致入微地交代注意事项。接过处方,高延希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生育观念一直在变化,医生只有在医术上更加精益求精,才能为更多家庭提供有力支持与帮助。”李红梅说。
   (三)
  8时58分,门诊排队人数持续攀升,达到38人。此时,34岁的孕妇郝艳丽(化名)走进诊室。
  两年前,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她,在李红梅的悉心帮助下顺利生产。这次怀孕,她毫不犹豫地再次来找李红梅。
  “最近感觉怎么样?阿司匹林还在按时吃吗?……”两人一见面,便同许久未见的老友一般,熟稔地交流起来。
  9时13分,孕产妇李媛媛(化名)前来就诊,一坐下便询问能否挑选个“好日子”进行剖腹产。
  李红梅闻言耐心劝导:“不要紧张,你要有顺产的信心。第一胎顺产伤害小、好恢复,不要因为一些人为因素选择剖腹产。”
  接着,一名已临近生产、胎儿却处于臀位的孕妇前来产检,还打算产检完就回家。
  李红梅听闻,神色瞬间凝重、语气急切:“这可不行,绝对不能回家!宫颈已经展平了,一旦羊水破裂,那将极其危险……”
  看到产妇被自己的语气吓着,她又赶紧缓和语调轻声安抚:“不是我故意吓唬你,只是你们不太清楚这其中潜藏的危险……”
  产妇终于应允住院。李红梅随即联系产科大夫,将产妇情况详细说明。随后,安排工作人员将产妇送至病区。
  延安大学医学科学生巴陵新全程目睹了李红梅的忙碌与敬业,心中的敬佩愈发浓厚:“每次遇到危急重症孕产妇,老师总是从入院那一刻起便持续关注,直至患者顺利出院,她才会彻底放下心来。”
  (四)
  整个上午,李红梅忙得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到了11时,门诊排队人数飙升至51人。
  随着检查结果陆续出来,续诊的患者越来越多,门口排起了长队。
  这样的场面,李红梅早已习惯,她仔细端详每一份检查结果,迅速而精准地给出治疗建议。
  “医生常常是与死神赛跑,不能急,更不敢乱。”李红梅说。
  有一次,从乡镇卫生院转来一名病人,孕期因高血压引起抽风,在手术中突然抽搐,牙关紧闭。为防止病人舌根后坠引发窒息,李红梅当即把自己的手指塞入病人口中,奋力将牙关扳开,把舌头拽出。
  后来,病人经抢救转危为安,李红梅的手指上却留下了深深的伤口。
  还有一次,一名患有梅毒的孕妇生产后,新生儿重度窒息,生命危在旦夕。李红梅清楚梅毒会通过体液传播,但当面对浑身粘满母亲粘液和污血的婴儿时,她立即对婴儿进行人工呼吸,成功挽救了宝宝的生命。
  “后来回想起,也心有余悸。”李红梅说,万幸多次去复查血液,并没有发生异常。
  “我也有孩子有家人,面对危险也害怕,但医生的使命让我不能犹豫。”谈起这些经历时,李红梅眼神中透着坚定,“病人有危险时,唯一想的就是怎么把人治好。”
  (五)
  李红梅的故事在延安广为流传,各级媒体对她的报道屡见不鲜。
  延安的孕产妇们但凡遇到孕产方面的疑难杂症,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名字也是李红梅。
  李红梅的门诊号十分“难”挂。正如在门口候诊的李女士所说:“每次号一放出来,瞬间就没了。大家都冲着她医技高、人品好、医德高而来……”
  然而,李红梅的号又十分“好”挂。只要患者来到门诊,如实说明情况,倘若确实是复杂病症,她定会毫不犹豫地加号,不让患者白跑一趟。
  在看诊时,李红梅还有个习惯,那就是总喜欢“唠叨”。
  不厌其烦地给患者解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只为让孕产妇们安心度过孕期阶段。李红梅常常感慨道:“大家有疑惑,若不解释透彻,回去后一整晚都难以入眠。”
  产科一病区主任南延荣与李红梅共事多年,李红梅还是南延荣的专业课老师。
  南延荣满怀感激地说道:“或许是多年并肩协作,让我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深厚的信任。即便她不在病区工作,但依旧一如既往地心系孕产妇,与我们并肩,迎接新的生命。”
  回溯到30多年前,李红梅被分配到“又脏又累”的妇产科,成为科室里最年轻的大夫。老主任孙联珍见她手脚麻利、性格爽朗且踏实肯干,便时常创造机会让她锻炼。
  那段日子,李红梅虽然忙碌、辛苦、疲惫,但凭借自身的努力,迅速成长为妇产科的业务骨干。
  如今,李红梅引领的产科团队不断壮大,年轻医生不断成长。这,无疑是一种宝贵的传承。
   (六)
  在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快40岁的李红梅毅然决定攻读博士学位,成为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的第一位博士,也是全市卫生系统的第一位博士。
  当时,众人皆以为获得博士学位后,李红梅会留在大城市,不会再回到延安。
  然而,深受孙联珍的影响,看着这位如同师长一般的外地人,能够扎根陕北,为老区人民的健康事业奉献数十年,李红梅内心深受触动。
  “身为土生土长的延安人,我更应留下来为家乡人民贡献力量。”李红梅心想。
  彼时,延安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人才稀缺。李红梅充分利用读博期间以及工作中的各方面资源,带领团队每年组织并参与数十场学术交流,还邀请外地知名专家学者来延开展培训,帮助年轻医护人员尽快成长。
  近40年的从医生涯中,李红梅亲手迎接了超过3万名婴儿来到这个世界。
  从当初青涩的一线小医生,逐步成长为行业内的中流砥柱,李红梅见证了医学技术从传统迈向尖端的飞跃,亲历了医疗体系从观念到人才培养的全面革新,深刻体会到生命的顽强与脆弱。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盛大举行,李红梅作为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之一,光荣接受表彰。
  “表彰不仅是对我职业生涯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平凡劳动者的深情礼赞。这份殊荣属于每一位辛勤劳动者!”李红梅非常激动。
  当荣誉加身,李红梅用妙手仁心诠释了人们对好医生的期待,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她始终步履不停,继续践行着医者的使命,为更多新生命的降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