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09日
生态养鱼“游”出致富路
记者 方大燕 通讯员 赵苗苗 樊俊虎
  晨曦微露,吴起县吴仓堡镇丈方台村的鱼塘边,早已热闹非凡。“起网喽!”随着程湛雄一声响亮的吆喝,工人们合力拽起渔网,肥美的鱼儿在网中活蹦乱跳,溅起的水花映着晨光。
  “咱这鱼喝的可是山泉水,鲢鱼10块一斤,鲤鱼、草鱼能卖20多块。”老程一边麻利地指挥工人分拣,一边笑着给记者算账,“一年下来挣20多万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这场丰收的热闹场景,正是吴起县生态养鱼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谁能想到,如今生机勃勃的鱼塘,曾是“下一场大雨脱一层皮、发一回山水满沟泥”的穷山沟。吴起县农业农村局资料显示,1998年前,吴起县水土流失严重,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但自全国率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后,历经20多年努力,光秃秃的山头披上绿装,浑浊的河水变得清澈,生态环境的蝶变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良好的生态底色,吴起县立足水产养殖业实际,全力推动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让1.2万亩水域焕发新生。通过“以鱼净水、以水养鱼、以鱼富民”的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更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引擎。目前,全县已形成8000亩大水面养殖、600亩稻蟹综合种养的产业格局,还在7000立方米陆基养殖池里成功试养马口鱼等新品种,就连南美白对虾也在此“安家落户”,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程湛雄这位有着20年养鱼经验的“老把式”,正是吴起县生态养鱼致富浪潮中的典型代表。“以前在外地贩鱼,心里总念着家乡。2014年回来,看到这山清水秀,就想着不养鱼太可惜了。”他带着积蓄搞起承包,从几亩鱼塘起步,发展成如今的规模养殖。“现在每天往县城送鱼,老主顾就认咱的生态鱼。”老程言语间满是自豪。
  在吴起,像程湛雄这样的致富农民不在少数,这里的生态优势也吸引了众多外地创业者。“吴起水质好,养出的鱼虾特别受欢迎。”林桢种植养殖家庭农场的吴旺兴正在大棚查看马口鱼鱼苗。这位外地来的创业者分享道:“大棚育苗成活率高、长得快,去年试养成功,明年准备往水库大规模放养。”
  “生态好了,发展产业才有底气。”吴起县乡村振兴中心副主任贺柄洁算了一笔账,“全县年产鱼500吨,销售额1300万元,要是打响‘吴起生态鱼’品牌,价格还能提升两成。”如今,200多家养殖户依托一池清水,日子越过越红火。夕阳下,鱼塘波光粼粼,程湛雄望着青山感慨道:“以前穷得叮当响,现在靠着山水过上了好日子。”生态养鱼,实实在在“游”出了一条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