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鹏
今年以来,在“四种经营理念”的指引下,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二号煤矿坚持以系统思维谋全局,以改革突破解难题,在“量”的合理增长中实现“质”的有效提升,构建了安全高效、智能低碳、管理精益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科技赋能 严把“安全关”
安全生产“零目标”“三违”人次不断下降、职工安全意识显著提升……二号煤矿不断深化“人防”基础,发挥“智防”优势,加强监测监控和双重预防管理,通过深化“协同防治、全员管理”的安全管理网,狠抓现场安全管理,强化现场质量管控。
“安全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二号煤矿深度融合“四治理一优化+AI+NOSA”管理体系,投入建成智能风险管控平台,部署246台AI智能摄像机,开发10类37种违规行为识别模型。现如今,二号煤矿已经实现“智能预警、实时抓拍、语音警示、设备闭锁”四位一体管控,系统上线以来,“三违”人次同比下降27.3%。
5月6日四点班,在该矿井下309智能掘进工作面,只见巷道内管线吊挂成线、整齐牢靠,设备摆放井然有序、纵横成行。不远处,生产二班的班组长全海军正组织人员进行开机前准备工作。
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保安全。连日来,该矿坚持抓好重点时段、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超前管控。严把现场“安全关”,把安全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班组一线、生产现场,切实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安全生产夯实现场管理基础。
精益管理 激活效益增长点
面对市场波动与成本压力,二号煤矿以“过紧日子”思想为引领,引导干部职工拧紧思想“总开关”,牢固树立算账意识和效益意识,将成本管理延伸至各环节,构建起全链条降本增效体系。
强化过程监管和分级监督、加强生产过程成本支出分析……该矿根据生产实际严格进行定额考核,从工艺优化、现场安全、投入管控、技术创新、修旧利废、验收考核等多个方面着手,健全完善采煤掘进、巷道维修、灾害治理等关键环节成本管控的“硬措施”,切实增强预算执行的准确性,实现从计划到使用的闭环管理。
严格落实公司《物资采购供应管理办法》、加强物资计划源头管理、合理编报材料需求计划……该矿在编制月度计划前,深入现场查看物资使用情况、库存情况、质量情况,做好利库工作,确保月度计划的科学合理。进一步降低库存储备材料资金,减少积压材料的闲置浪费。
此外,该矿始终坚持做到能复用的不报废、能修复的不购置、有修复品不发新、有修复品优先使用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废旧物资的利用率。同时,通过班前会、职工学习等途径引导职工从细微入手,不断挖掘修旧利废管理提升空间。一季度,二号煤矿修旧利废共完成项目75项,产生价值219.58万元。
全员创新 培育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二号煤矿以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为目标,搭建职工成长成才平台,创新培养机制,为矿井可持续发展蓄积科技人才力量。
通过培训、重用、建立激励机制等多种途径,该矿主动为技术人才提供发展的平台、空间,使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推行实施大学生下基层和轮岗培训制度,切实将职工打造成为“一专多能”、适应“一人多岗”的综合型岗位人才;采取“以赛代练、以练促训”的形式,进一步培养和发掘复合型人才和专业型骨干,实现技能人才成长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局面。
技术比武、项目攻关、岗位练兵……该矿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分专业成立职工技能提升服务小组,利用技术创新服务与师带徒平台,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岗位成才。两年来,先后有292人取得晋升技术等级证书,15人晋升为技师,1人获得陕煤集团特级技师称号,8人参加国家级技能比赛并获奖。
此外,该矿围绕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等中心工作,明确以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为目标,搭建职工成长成才平台,创新培养机制,注重挖掘和放大职工创新优势,对创新项目进行点题立项、研究攻关。200余项职工创新成果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直接、间接经济效益16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