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7日
托起残疾人幸福生活
——市残联坚持以“小切口”解决残疾人“大问题”
  记者 杜音樵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就如一场春雨的播撒,润物细无声地抚平了每一颗因残疾而褶皱的心。
  近年来,市残联积极谋划推进残疾人工作,坚持以“小切口”解决残疾人“大问题”,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救助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让全市残疾人的幸福生活更加可感可及。
  初夏时节,延安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机构内,处处洋溢着残疾人群体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在这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缓慢而坚定地进行上肢力量锻炼;原本沉默寡言的残疾人在护理员的一遍遍鼓舞和支持下,渐渐敞开心扉。
  “这里环境好,各项助残设施都很完善,孩子在这里训练也没有抵触情绪,看着她一点点的进步,我心里实在激动。”带着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的家长李青青赞不绝口。
  延安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稳步运行,折射出我市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的日趋完善。
  过去一年,市残联认真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规范残疾儿童救助审批流程,实现应救尽救。大力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使更多残疾人获得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深化“互联网+”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适配的辅具更加贴合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为50名残疾人装配了假肢,为30名残疾儿童适配了矫形器,为700名听力残疾人验配助听器。为249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白内障复明手术。探索开展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在富县中医院设立中途失明者服务基地,培训视力残疾人72人。
  市残联聚焦残疾人“柴米油盐”的烦恼、“衣食住行”的需求、“急难愁盼”的事情,配合民政部门实施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和城乡低保待遇落实工作,带动全市70641名残疾人受益。
  5月16日,在凤凰广场上,几辆“小蜗牛推推车”吸引了许多路人的注意。
  “小蜗牛”是对智力障碍残疾人的爱称。这些自理能力强、社交能力好的特殊孩子在父母亲友的陪伴下,用一辆推推车进行简单的售卖活动。推车上放置手工艺品、小零食等商品,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了接触社会、锻炼自我的机会。
  看着自己的孩子自如地售卖着商品,参与活动的家长激动地表示,参加这样的活动十分有意义,让孩子们出来与人沟通交流,不管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今后融入社会,都会有很大帮助。
  今年年初,延安市残联开启了“蜗牛推推车”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智力残疾人亲友协会与爱心企业合作,为智力障碍残疾人提供庇护性就业岗位。前期得到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为残疾人提供5辆售卖雪糕三轮车,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提供雪糕产品。目前已设立5个“蜗牛推推车”摊位,帮助智力障碍残疾人实现辅助性就业。
  “我们会常态化开展‘小蜗牛推推车’活动,锻炼孩子们自理自立能力,提高智力残疾人家庭的收入,同时也呼吁更多人关注和帮助特殊儿童,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友好的社会环境。”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蜗牛计划”小蜗牛推推车项目负责人乔彩云说。
  一项项服务举措落地,擦亮了残疾人的幸福底色。沐浴在阳光下,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