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红薯苗一定要注意‘一插、二卧、三抬头’,这些技术非常关键。”宝塔区甘谷驿镇西镇村党支部委员兼技术骨干田兴平在一旁细心指导,耐心示范。
初夏的微风轻拂大地,甘谷驿镇万亩红薯田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5月16日清晨,西镇村的红薯地里,薯农们三五成群在垄上忙碌,有的熟练地铺膜,有的四人一组打眼、浇水、栽苗、覆土,配合默契,动作连贯,一株株嫩绿的薯苗在阳光下尽情舒展。
“我们四人一组,互相帮忙种苗子,一天下来能栽植8000多株呢。”村民高根定手持锄头,边覆土边向记者介绍,他以前在外打工,看到同村人因种红薯鼓了腰包,今年也承包了村上12亩土地,打算种青薯5号和白玉两个品种。
4月初,甘谷驿镇便组织农户在红薯地施用农家肥,随后深耕、起垄、铺膜、打眼、浇水、栽苗、覆土,每一个环节都严谨细致。“我们在起垄时还会适量添加红薯专用的复合肥,这样种出来的红薯口感、产量和质量都好,而且绿色无公害。”田兴平解释道。
在田兴平的记忆里,自己小时候,父辈就开始种起了红薯,那时只种少量的老品种,仅供果腹。2003年,镇上引进了新品种青薯5号,以前的老品种有根,看到新品种没有根,大家心想这能种活?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田兴平种了一亩多,结果成活率和产量都出乎意料的高。2010年,镇上又引进了6个新品种,红薯种植面积也从几十亩扩大到300多亩。2016年,镇里引进白玉品种,因其更高的产量和更佳的口感,很快便开始大面积种植。多年的培训学习实践,使得村民们的观念转变很快,更加追求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如今,白玉品种已成为甘谷驿镇红薯的主打产品。
“红薯苗自己购买,复合肥和地膜免费提供,深翻和旋耕一亩地我们自己承担36元,现在大家种红薯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近几年我种了5亩白玉品种,这个品种卖得最快,今年我继续种青薯5号和白玉,希望能卖个好价钱。”已有20多年红薯种植经验的村民沙春莉边栽植着红薯苗边介绍说。
甘谷驿镇的红薯种植历史悠久。这里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黄绵土和沙绵土为主的土壤质地松软,透气性和滤水性良好,产出的红薯肉质紧密,色泽莹润微黄,口感软糯香甜,营养价值极高。因甘谷驿红薯口感品质闻名遐迩,种植技术成熟,已成为该镇的标志性产业,也是全镇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更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目前,全镇红薯种植面积达到1.26万亩。今年,镇政府鼓励农户种植红薯,补助地膜、有机肥和复合肥共计200余万元,在镇域范围内初步形成了“7411”红薯种植模式,即7大红薯园区,4个村各200亩的示范试种田,1个西镇村3亩试验田试种16个新品种,1个唐坪村红薯后整理中心,用于红薯的存放和深加工。同时,在甘谷驿镇周围20公里内试种了约600亩红薯,对种植大户进行补助,并签订种苗购销协议。“全镇红薯苗栽植工作预计月底全部完成,面对近期干旱天气,我们在铺膜过程中采用了滴灌技术,同时进行抽灌,确保农民稳产增收。”该镇二级主任科员白晓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