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静(左)为消费者介绍菜板 通讯员 郝莉萍 记者 任琦
走进安塞云木实业有限公司的直播间,热闹非凡的景象映入眼帘。灯光下,主播手持一块杜梨木案板,正绘声绘色地向屏幕另一端的观众介绍:“家人们,看咱们这块案板,精选优质杜梨木,硬度高、密度大,切菜不掉渣,而且是榫卯拼接,特别结实耐用。这实木把手的圆弧边设计,不仅握着舒服,还获得了外观专利呢。”屏幕上,点赞、留言不断滚动,“看起来质量真好”“给我来一个”的评论此起彼伏,一笔笔订单也随之生成。谁能想到,这些看似普通的案板,背后有着一段充满情怀与奋斗的故事。
云木实业有限公司坐落于沿河湾镇贾家洼村,成立于2019年,但其筹备早在2018年便已开始。回忆起办厂初衷,厂长拓静满是深情,“妈妈结婚的时候,外公给她做了一块杜梨木案板,这块案板用了60多年依旧平整光滑、结实耐用。它不仅是个做饭的工具,更承载着一家人的回忆。每次使用案板的时候,妈妈总会提起外公,这是外公对妈妈的爱,也是妈妈对外公深切的思念。”这份情怀,成为了拓静创办工厂的源动力。
深入了解杜梨木后,拓静发现其硬度高、密度大,切菜不掉渣、不易发霉,是制作案板的绝佳材料。“这么好的产品,应该让更多家庭用上。而且,把当地木材加工成产品推向市场,还能带动乡亲们就业,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拓静坚定地说道。
工厂面积约5亩,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加工厂房里机器轰鸣,木材专业烘干房确保原材料的品质,电商直播间则是产品走向全国的前沿阵地。此外,还有工厂办公室、员工宿舍、员工餐厅等配套设施。这里汇聚着一群怀揣梦想的人,有木工师傅、直播主播、管理人员、厨师等共10名员工,大家各司其职,为工厂的发展共同努力。
案板的生产过程,是一场时间与工艺的“较量”。从原材料到成品,要历经15道工序,耗时9个月以上。原木先经带锯机开板,接着在自然环境晾晒脱水3个月左右,随后进入烘干房高温烘干脱脂脱水3个月,出炉后还要自然回潮一个半月。之后,便是一系列精细的加工工序:从去除树结、烂洞、裂纹,到分类、裁板、刨平打磨,再到开榫、拼接、安装边挡,每一步都凝聚着木工师傅们的精湛技艺。尤其是在打磨环节,要依次经过120目、240目、320目、400目打磨,让案板表面如丝般光滑,最后涂抹食用油保养。在20多台设备的协同作业下,一块精美的案板才算大功告成。
与市面上其他传统案板相比,云木实业的案板有着诸多独特优势。在工艺上,工厂在传统拼版工艺基础上升级为燕尾榫卯拼接工艺,不仅使案板更加牢固耐用,还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在外观设计上,自主研发的实木把手圆弧边设计独具特色,其中一款带有外观专利的礼品款切菜板,更是凭借其精美的造型脱颖而出;在材料选择上,秉持“原生态、无添加”的理念,产品采用原生态原木开板制作,不做任何工业化的漆蜡处理,保留木材最原始的质感和特性,真正做到健康环保,让消费者用得放心。
拓静说:“原材料主要来自西北地区,如山西、甘肃、陕西等地的木材销售商,这些销售商均具备营业执照,有着多年木材销售经营经验,并且能提供当地木材检疫的相关文件。”
目前,云木实业在传统线下销售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直播销售,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多渠道的销售模式让产品的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
在直播间里,主播全方位展示案板的材质、工艺、使用方法,实时与观众互动,解答疑问,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产品。不少消费者表示:“看了直播才发现这案板这么好,比我在市面上看到的普通案板强太多了,必须买一个。”通过直播销售,工厂的订单量大幅增长,销售额也逐年提升。工厂年产量可达8000块左右,年收入约100万元。这一方小小的直播间,正成为安塞云木实业有限公司案板销售的重要战场,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今年50多岁的木工师傅李荣干了一辈子木工,他笑着说:“年纪大了,出门打工不好找活。没想到在这,不仅能继续干老本行,每个月还有5000元工资,管吃管住,老板也特别照顾我们,日子过得很踏实。”
谈及未来规划,拓静眼中满是憧憬,“我们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开发一些当地特色木材制作的家具、茶台、桌椅等产品,并融入当地民间艺术元素,如剪纸、农民画、安塞腰鼓等,打造具有当地代表性的文创产品。希望通过这些产品,让更多人了解安塞的文化底蕴;也希望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增产,工厂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创业就业人员增收致富。”
小小的案板,承载着大大的梦想。云木实业有限公司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同时,融入现代创新元素,将情怀与商业有机结合。从一块案板起步,他们正努力“切”出一条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的新道路,让安塞的特色产品和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也让安塞的特色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