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草机作业中 记者 贺秋平 通讯员 田李艳 马明鑫
炎炎夏日,在宜川县秋林镇秋林村,果园里传来轰隆隆的机械声,崭新的农机设备来回穿梭。
这是在驻村第一书记孙桂伟积极协调下购置的集体资产,如今已成为村民管理果园的“好帮手”。从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到黄河岸边的田间地头,驻村两年来,孙桂伟用脚步丈量乡土,以实干与担当书写驻村“答卷”。
2023年9月,孙桂伟第一次踏上秋林村的土地,扑面而来的,不是田园的诗意浪漫,而是乡亲们的期待与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驻村伊始,孙桂伟就夹着笔记本,沿着蜿蜒的村道,推开一家家院门,走进一块块果园,跟村民们聊产业、拉家常,深入了解村情民意。
秋林村党支部书记贺文宏等村干部想为村集体购买农机,但资金一直没有着落;张平科说起自家种植的连翘直挠头:“都知道种植连翘好,可咋‘伺候’才能变钱呢?”;村民郝强强希望能帮助他销售一些苹果……翻开孙桂伟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乡亲们的心声。
整日奔波在田间地头,孙桂伟皮肤晒得黝黑,步履却愈发有力,秋林村的“筋骨”和“脉搏”,在他心里渐渐清晰了起来。
摸清痛点,说干就干。2024年1月,孙桂伟组织实施了《秋林村农业产业机械化装备建设项目》,购置了两个型号共5台拖拉机配套相应的旋耕机和施肥机,以满足不同地形需求。同时,购置割草车3台、自走式弥雾器5台,主要用于秋林村矮化果园的除草、打药和喷水。目前,这批“铁家伙”已全部配备到位。
轰隆隆,轰隆隆……正值农忙,贺文宏成了新机器的“头号体验官”。只见他驾驶着自走式弥雾器,在矮化果园里来回穿梭间,细密的水雾均匀喷出,苹果的枝叶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
“这‘家伙’打药真带劲,雾化细密,喷得又远又匀,不穿雨衣,眨眼工夫就能给你洗个‘透心凉’。”贺文宏抹了把脸上的汗珠,眼神里满是兴奋。
近年来,除了苹果主导产业外,秋林村还尝试种植了550亩连翘,但由于缺少科学的管理技术,连翘的长势和出果率一直都不理想。
孙桂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迅速“连线”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两次邀请陕西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渭玲到秋林村,向全村种植户传授连翘栽培的关键技术和管理经验,送来了连翘高产优产的“金钥匙”。
“以前不知道连翘的管理技术,都是任由连翘自己长,把多少养分都浪费了。孙书记来了以后,请的专家给我们手把手教,我们这才开始疏芽、掐顶、剪枝。今年的连翘,眼见着挂果就比往年多、比往年好。”连翘种植户张燕鹏望着自家的连翘园笑眯眯地说。科学的“点金术”,正让秋林村的连翘种植基地焕发出真金白银的新生机。
不光生产难题要解决,孙桂伟还一直琢磨着怎么让村里的好东西“走出去”。自驻村起,他就成了秋林村农产品的“超级推销员”,依托派出单位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架起稳固的产销桥梁。两年来,累计帮秋林村卖出苹果432箱,价值5.5万余元。不仅如此,他还热心“带货”兄弟村的特产——圪崂村的苹果、王湾村的土鸡蛋和小番茄也搭上了“顺风车”,找到了新销路。
“今年我们又成功申报了2025年《秋林村苹果产业机械化装备项目》,希望能给秋林村苹果产业添加更先进实用的机械化装备,让产业效益越来越好,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谈起驻村工作,退伍军人出身的孙桂伟眼神坚定,语气沉稳。这位扎根秋林田间地头的“实干书记”,正用智慧、汗水与担当,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更加动人的振兴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