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四青 孙艳艳 李欢
六月骄阳似火,恰如人们对待文学的澎湃热情。6月17日至20日,全国近百名作家来延送来缕缕书香,犹如一束束亮光,以文学魅力点亮延安人民时代梦想。
“汇聚文学之光 照亮时代梦想——陕西文学周”活动在延安举办,立足红色沃土,紧扣时代命题,彭学明、江子、衣向东、何常在、弋舟等知名作家亮相名家公开课。与此同时,文学沙龙、采访调研等一系列文学公共服务与志愿服务“精准滴灌”,将优质文学资源输送到广大文学爱好者身边,激发各行各业文学爱好者以笔为犁,深耕伟大时代土壤,持续汇聚照亮时代梦想的文学之光,凝聚做强做靓“文学陕军”品牌的深厚力量,书写无愧于人民与历史的崭新答卷。
传承红色基因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新中国文艺出发地。
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各地奔赴延安的作家以笔为刃投身革命战场,涌现出了丁玲、周立波、茅盾等一大批文学家,创作了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成为战争动员、团结抗日的有力武器。根植红色文学沃土,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知名文学著作,以贴近现实的思想高度和以情动人的艺术温度,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陕西文学周”对深厚历史文脉深情回望,对时代精神图谱锐意描摹;以革命叙事唤醒文化基因,以先锋笔触叩击未来之门。
活动期间举行“传承红色基因书写时代华章——陕西文学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特邀嘉宾与陕西作家代表们结合自身创作实践,展开深度对话与思想交锋,从不同维度探讨历史书写的责任与艺术表达,共同探讨新时代文学如何更好传承红色基因。
与会者一致认为,抗战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陕西作为抗战时期的重要后方和前沿阵地,拥有丰富的抗战历史资源,文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抗战题材作品,通过文学作品,展现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我们要传承抗战文学优秀作品所呈现的时代价值与民族价值,弘扬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彭学明说,“在陕西、在延安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黄土地上,抗战素材丰富多样、取之不尽。作为这片土地上的作家,我们更应珍惜得天独厚的资源,不负使命,努力创作出经典的抗战题材作品,生动展现新时代的家乡巨变,为传承抗战精神、丰富民族精神宝库贡献自己的力量。”
书写时代梦想
时代为海,文学之舟撑起了“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壮丽美好;时代为沙,文学之水撑起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悠远辽阔。
传承红色基因、书写时代梦想成为“陕西文学周”的重要议题。
6月17日下午,“书写新时代:文学的责任与使命——名家文学沙龙”在延安鲁艺文化中心举行。彭学明、江子、衣向东、何常在、弋舟等五位嘉宾直面当代文学发展的关键议题,围绕“人工智能对写作的冲击”“地域文化的独特文学价值”“碎片化阅读时代下严肃文学的机遇与挑战”“影视改编与文学原著的互动关系”等展开深刻交流,共同探寻文学如何以高质量创作记录时代脉动、回应人民心声,切实担当时代的忠实记录者与思想引领者。沙龙互动环节气氛热烈,与会者就“地域特色与网络文学融合”“新大众文艺创作方向”“写作的精神滋养”等踊跃提问,收获嘉宾精彩回应。
文学沙龙之内,嘉宾的回答还在回响;文学沙龙之外,“书写时代梦想”的呼声早已此起彼伏。
“江子老师剖析当代乡村现状,解读了不同时代乡村文学创作精品,深化了我对乡村主题文学写作的认知。”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24级学生纪志忠说,“江子老师的生动阐释让我深刻认识到,乡村主题作为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题材,始终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人文价值。我们的文学书写要紧扣时代主题,扎根现实、照亮梦想。”
延安大学社科处处长、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延安作协副主席王俊虎说:“江子老师对陕西作家路遥、贾平凹、陈忠实等老师的作品点评,让师生们明白经典著作的魅力所在,对延安作家、陕北作家今后的文学写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让文学之光照亮延安,让师生们的文学梦想走得更久远。”
播撒文学火种
作家的脚步在哪里,文学的火种便播撒向哪里。
活动中,彭学明、江子、衣向东、何常在、弋舟等知名作家走进校园、图书馆、企业等地,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为青少年、文学爱好者授课辅导、答疑解惑,激发各行各业文学爱好者创作激情。在各个活动现场,听众与作家热烈互动,留下了书香才气与延安相遇的动人瞬间。
6月18日,在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报告厅,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网络作家协会主席何常在以《一个网络作家的成长之路——兼谈为什么网络文学会成为流行》为题深情开讲,他的网络创作经验引发着文学爱好者共鸣。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青年作家刘谷雨说:“听了老师的经历,印证了创作的核心不在于载体,而在于如何以故事承载时代精神。作为一名扎根石油一线的文学创作者,我今后应该扎根生活现场,做现实生活的勘探者、探索者、挖掘者,努力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
6月18日,在市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当代小说家、《延河》杂志副主编弋舟以《如何理解新大众文艺》为题,从文艺的大众性、大众文艺的大众规模、文艺的服务对象等方面,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解,阐述了什么是新时代的大众文艺。
宝塔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怡说:“我前两天还和同事说什么是新大众文艺,想着有没有人能解释一下,今天弋舟老师就解了我心中的疑惑。这堂公开课让我特别受益。”
一堂堂名家公开课犹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滋润着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田园。作家们用自身创作经验之光,点亮了一个个文学梦想……
乘着“陕西文学周”的东风,延安作家吹响了迈向新征程的“集结号”,一起努力推动延安文学再出发,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