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元伟(左)与乡亲们拉家常、问冷暖 “伟伟是我看着长大的,给村里办的件件事都让人放心着了,以后有什么事就找伟伟。”甘泉县道镇五里桥村58岁的村民李大梅忍不住夸。
李大梅嘴里念叨的“伟伟”,全名叫高元伟,1988年出生在五里桥村,现在是村里的党支部副书记。要说他为啥这么受大伙待见,又为村里办了哪些事儿?记者带着好奇走进了五里桥村。
别看高元伟现在是村里的“顶梁柱”,早些年也是个在外闯荡的打工仔。高中一毕业,他就背起行囊去外头讨生活,学厨师、当保安、开出租车,啥活儿都干过。他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在,干活儿认真负责,对一起打工的兄弟姐妹也特仗义,工友谁遇上难事,他二话不说就帮忙。也正是这份实在劲儿,让他收获了爱情——山西姑娘王海琴就看上了他踏实肯干、会过日子的劲儿。2016年,两人欢欢喜喜回村结了婚,还在县城周边买了房,小日子眼看着越过越红火。
结了婚,高元伟心里的牵挂也多了。父母就他这么一个儿子,万一有点头疼脑热,身边没个人照应咋行?得,干脆回村。这一回来不要紧,他直接成了全村人的“自家人”。村中心张大爷家电视开不了机,一个电话,他扛着工具箱就去了;村东头李大叔家收庄稼忙不过来,他开着三轮车连轴转;村西头马奶奶生病,他二话不说骑上摩托送医,挂号、拿药、背老人上楼,比亲孙子还周到。村民们都说:“有伟伟在,心里就踏实!”
就因为这些实在事,2017年,高元伟被村民推选成了小组长。刚上任,就碰上了个“烫手山芋”——村里因为水库建设,来了1100多万元的征拆款,可这笔钱咋分,成了大难题。家家户户都觉得自己该多分点,各说各有理,吵得不可开交。老书记一拍大腿:“这事交给伟伟。”
“ 当时我脑袋都大了!”高元伟后来回忆说,“全村184口人,消息一传开,几乎家家都来请我吃饭喝酒。我心里跟明镜似的,村民就盼着多分点钱。可这钱要是分不公平,我家门槛都得被踩烂!”他硬是咬着牙,把所有邀请都推了,转头就把大伙叫到队部开会。
开会、讨论、研究,高元伟和村干部们磨破了嘴皮子,终于定下方案:以2016年12月1日钱到账为界,之前嫁出去的、参加工作的不算;之后的该给就给。方案刚一公布,村里就像炸开了锅。有人堵在他家门口骂,有人说他偏心。可高元伟不慌不忙,挨家挨户上门讲道理:“妹子,你在婆家享受着政策,两边都拿钱,这不合规矩啊!”“老伙计,你端着公家饭碗,再拿征拆款,说得过去吗?”“叔,钱到账前老人去世的,要是给了,之前走的那么多乡亲咋办?”就这么磨破嘴皮子,终于让大伙心服口服,每人顺顺利利拿到5.2万元征迁款。在他和村干部的多方奔走下,村里把嫁出去姑娘、去世老人的土地收回来,重新分配给刚娶过门的媳妇和刚出生的孩子,大伙直夸他“一碗水端得平”!老书记更是当场鼓励他写入党申请。
解决完征拆款问题,高元伟又盯上了村里的“烂摊子”——17座荒废的大棚和1座鸡棚。这些地方被外地人占着,堆满了破铜烂铁,好好的耕地就这么浪费着。村里之前协调了好几次,都没谈拢。正好政府有政策,拆一座补1000元,高元伟一拍胸脯:“这事我来。”
他一家一家上门劝:“老哥,占着这地也发不了财,为孩子、为老人想想,挪个地方找条新路不好吗?半个月后铲车就来,到时候可别后悔。”半个月过去,大部分人都主动搬走了。可到了鸡棚这儿,主人家直接躺在地上耍赖:“拆可以,得算两座棚的钱,不然从我身上压过去。”高元伟眉头一皱,当场拨通派出所电话。民警来了一通教育:“你这行为违法,最少拘留15天。”刚才还耍横的人,立马蔫了,拿了1000元灰溜溜走人。
这一件件事儿办下来,村里人对高元伟那是打心眼儿里佩服。2018年,高元伟因出色表现成功当选延安市人大代表。
现在的高元伟,更忙了。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一有空,他就拎着喇叭满村跑,讲防诈骗知识,宣传惠民政策。哪家有矛盾,他第一个到场,拉着双方坐下唠:“有话敞开说,咱把事掰扯清楚!”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矛盾越来越少,大伙的心也越来越齐。
2020年,高元伟光荣入党,还被推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这下他更有干劲了,因为要管理的范围成了几个村民小组了,便积极带着大伙儿养猪、养牛等,村民们笑着说:“跟着伟伟干,钱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甜。”2024年,五里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多元,比全县平均收入水平还高。2022年,高元伟经推荐成为政协甘泉县第十届委员。
从打工仔到村里的“主心骨”,从解决村里的“头疼事”到带着大伙奔好日子,80后小伙高元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成了五里桥村“最靓的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