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华
北部五县边区的开辟,对敌人造成新的威胁,因而驻蓝田的陕军警卫团,在敌40军115旅配合下,于2月中旬,向葛牌镇进攻。我军为掌握主动,南下郧西地区。1935年2月19日,省委在郧西二天门召开第20次常委会,总结入陕后两个月的斗争并分析形势。会议就红25军能否在鄂豫陕边区单独创建根据地问题,进行了一场思想斗争。早在庚家河战斗后,省委有少数同志认为:领导干部伤亡较大,以红25军力量单独创建新苏区有困难,主张入川会合红四方面军。随着敌发动进攻,加上春荒给部队补给增添了新的困难,更助长了这一思想。会议批评了这种思想情绪,作了《为完全打破敌人进攻,争取春荒斗争的彻底胜利,创造新苏区的决议案》,并对各项具体工作进行了适当安排。
会后,省委决定建立鄂陕特委和鄂陕游击司令部,统一领导鄂陕地区南部四县、北部五县和华阳地区的工作。同时分别将镇安、郧西、山阳等地的抗捐军和游击队编为第5、第6、第7、第9路游击师,把223团7连扩编为战斗营,坚持对敌斗争。
这时得知红四方面军发动了陕南战役,前锋已到汉中以西的消息。为配合他们,我军于2月下旬由郧西地区西进,克宁陕、佛坪两县城,消灭了守城的保安队。3月8日,进到洋县华阳镇。但是,由郧西尾追而来的敌警2旅也进到华阳镇以东地区。为解除背后威胁,打开华阳地区的局面,我军决心消灭该敌。3月10日拂晓前,我军从华阳镇向东南返15里,在石塔寺附近设伏。上午,敌警2旅进入我伏击地域。我军从山上树林里突然出击,向敌猛冲,打垮敌5个多营,毙伤200余名,俘团长以下400余名,缴获长短枪500余支。敌旅长张飞生受伤,藏匿在敌尸堆里装死,后乘夜逃走。战后,我乘胜开辟华阳地区,在短时间内建立了7个乡的革命政权,将3200多亩土地和900多担地主恶霸的粮食,分给了贫苦群众。接着又派出几十名骨干到地方,分别组建了华阳、茅坪两支游击队和数百人的抗捐军。至此,初步建成了第三块革命根据地。3月下旬,我军主力东返葛牌镇。陕军警3旅紧追不舍;4月9日,我军在九间房进行伏击,将警3旅基本歼灭。至此,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九间房战斗后,附近的几块根据地已连成一片。4月中旬,省委在葛牌镇召开扩大会议,进一步在全体同志中坚定了创建鄂豫陕根据地的决心。会议改选了省委,新的省委由十人组成,徐宝珊为书记,吴焕先为副书记。会后我军东进,攻克洛南县城。以后又进至洛南、商县、商南、卢氏等四县的边区,大力进行开辟根据地的工作,先后在孙家山、庾家河等地建立了一批乡苏维埃,成立了游击队,开创了第四块革命根据地。攻克洛南城后,青壮年纷纷参加红军,半个月内吸收新战士600名,洛南附近几座小煤窑的一些工人也参加了红军。红25军入陕5个月,歼陕军126旅3个多营和警2、警3旅大部,先后攻占县城5座。到5月初,红25军发展到3700多人,地方游击师、抗捐军2000多人,发展党员38人,成立了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和10个区46个乡314个村的政权,人口近50万,耕地面积90多万亩,初步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总结5个月的斗争经验,敌人是不让我们创建根据地,站稳脚跟,我们是在取得连续战斗胜利下,才创建了根据地,也只有创建了根据地才有依托地更好打胜仗,所以我军抽出部队和干部做群众工作。
(选自中共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亲历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