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3日
物资储备 隐患排查 智能监测 全域联动
我市多维度护好群众出行“生命线”
  本报讯(记者 方大燕 王雄 通讯员 李浩楠 宋妮)“师傅,雨大路滑,控制车速注意安全!”近日,在延川县210国道的一处急弯路段,身着反光背心的公路养护人员一边指挥交通,一边提醒过往司机。
  入汛以来,面对持续强降雨天气,我市从物资储备、隐患排查、智慧监测等多维度全域联动,全力筑牢国省干线安全通行屏障,守护群众出行“生命线”。
  物资储备是防汛抢险的“底气”所在。“我们严格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补充锥形桶1000个、水马50个、防撞柱80个、爆闪灯20个。”延川公路段工作人员陶金山说。
  延川县创新采用“分类存放+智能管控”与二维码系统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74类9274件应急物资实施动态管理,组织60余名一线人员开展多轮次实战演练,开展24小时值班巡查,完成隐患整改8处。
  承担225公里国省干线养护任务的延长公路段同样严阵以待。“边沟清淤不仅是疏通道路,更是疏通群众的‘安心路’。”工作人员段琛琛表示。
  志丹公路段全面排查治理道路隐患,集中更换破损标志牌、修复桥梁伸缩缝及路面坑槽,加固损坏波形护栏等设施;加大桥隧涵、临水临崖及高边坡等危险路段巡查密度,及时整治隐患;深化与气象、交警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动态掌握风险信息,筑牢汛期安全屏障。
  此外,各县(市、区)还充分发挥科技赋能作用,依托路网运行管理中心实时监控系统、无人机巡检,构建起全天候、全方位的动态监测体系,一旦发现异常,即刻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实现隐患快速处置。
  从物资储备到隐患排查,从智能监测到全域联动,我市以系统思维构建起“物资储备—隐患排查—智能监测—应急处置”的全链条防汛体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担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