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4日
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支教帮扶队扎根延长七年——
用青春浇灌乡村教育之花
记者 雷荣 通讯员 李伟 刘建虎
  “向左转,向后转”“向右看齐”……临近期末,在延长县七里村街道呼家川完全小学,王俊杰喊着口号,带着学生们进行队列训练,他一边示范,一边为动作不标准的学生调整姿势。
  王俊杰是一名转业军人,也是中央和国家机关第27批6名青年支教帮扶队队员的其中一员。
  “作为一名转业军人,我利用队列训练和日常的‘叠豆腐块’训练,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在心中种下军人的梦想。”王俊杰说。
  自2018年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支教帮扶队连续7年选派7批37名青年干部,扎根延长县呼家川完全小学,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和教育事业发展。
  呼家川完全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52名学生。学生多为周边村庄留守儿童,涵盖低保、单亲家庭及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教育帮扶需求突出。
  支教帮扶队到来后,除了担任语数英等主科教学外,同时还兼负体育、信息技术等素质教育教学任务以及开展课后补习,有效缓解了学校主科教师短缺问题,提升了教学质量,丰富了师生课余生活。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问题,帮扶队主动对接江苏省资深数学教师开展“数字大挑战”思维课堂、英语趣味竞赛等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社团活动让学生绽放活力。依托地域文化与学生兴趣,开设或辅助安塞腰鼓、舞蹈、写作、乒乓球、戏曲等社团。安塞腰鼓社团作为非遗传承项目,学生们还曾赴北京、安徽等地演出。
  特色活动启蒙学生职业航向。帮扶队员创新举办“呼小成长工坊”系列讲座,涵盖数学思维、消防知识、急救技能等,邀请专业人士授课,提供职业体验。跆拳道世界冠军郭耘菲来校与学生面对面,互动交流,学习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联合中国青年报社开展“青春中国·拥Bao未来”AI梦想计划;联络国家消防救援队伍进校开展安全教育,播撒职业理想种子;联系宜兴支医队带来急救讲座,为师生提供宝贵的职业体验机会。
  为让养成教育变得可视化、可量化,支教帮扶队创设“爱心积分超市”帮扶行动,将学生学习态度、文明礼仪、环境卫生、互助合作等纳入积分范畴,学生通过文明行为获得积分,用积分兑换学习、生活所需物品,激活支教帮扶“新动能”。
  五年级学生李炎健有1300多积分,用150分兑换了自己喜欢的拳套,“这个拳套我非常喜欢,以后我会好好学习,保持良好的习惯,也会更加努力学习。”
  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始终让帮扶队员放心不下。来校以后,队员们坚持上门家访,针对一些学生存在家庭结构不完整、学业辅导缺位、卫生习惯差等问题,为学生制定专属学习计划,开展“一对一”帮扶。还利用课余时间耐心辅导功课,对残疾学生捐赠轮椅及康复器材,累计家访400余名,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成绩逐步提高,生活也变得更加积极健康。
  打开“呼家川村小学支教记”抖音及微信视频号,记录着队员们支教日常、学生成长及帮扶成果,200余个视频,播放量超30万次,吸引社会关注的同时,也为学校争取社会捐赠各类物资,总值超70万元。帮助困境家庭销售苹果约11吨,销售额达15万多元。同时,多名队员受聘为周边学校副校长,设立“5461支教奖助学金”,惠及7所学校35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对接“秦女子关爱妇儿”项目,帮助1名妇女和6名儿童获助1.2万元,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从行为习惯到精神气质,从课堂教学到社会实践,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支教帮扶队用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帮扶行动,为这所乡村小学注入了无限活力。
  呼家川完全小学校长董建军说:“支教队员给我校带来物质上的帮助,还给学生精神上很大的鼓舞,使学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更是给学生的成长注入了活力。”
  教育是国之大计,乡村振兴必先振兴乡村教育。青年支教队员们发挥自身所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帮扶的深刻内涵,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困难,提升区域教育质量,源源不断为革命老区教育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一年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看着孩子们茁壮成长、学习成绩提高、生活卫生习惯改善,还埋下了梦想的种子,我们感到很有成就。希望我们支教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扎根基层,接续奋斗,努力修好三门课,在革命圣地谱写华美乐章。”中央和国家机关第27批青年支教帮扶队队长刘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