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7日
灼灼红七月 倩影照初心
子长市高柏山万株山丹丹邀客来
  本报讯(记者 叶四青 通讯员 杜程政)盛夏时节,子长市高柏山的山梁间近万株山丹丹花次第绽放。这一抹红,不仅点燃了黄土高原的夏日,更串联起一段镌刻在时代年轮中的红色记忆。子长儿女以山丹丹花为媒,将红色基因的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脉动融于一场“又是一年花开季 山丹笑迎宾客来”的浪漫邀约。
  一曲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唱响祖国大江南北,让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山丹丹花家喻户晓。当熟悉的旋律在景区响起,不同年龄的全国游客自发加入哼唱,歌声在山峁梁间回荡,仿佛历史的回音与时代的强音在此刻重叠。“原来红色旅游可以这么潮!”刚刚高三毕业的徐梓蒨在山丹丹折扇上题写感悟时兴奋地说道,“这就是爱情之花、愿望之花、热情之花、革命之花。”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旋律中,山丹丹花早已超越了植物学的定义,成为延安精神的象征符号。 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时,漫山遍野的山丹丹花见证了“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瓦窑堡会议的灯光下,这抹红色映照着中国共产党人“把千百万群众团结起来”的初心。从1935年至1948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历经十三载春秋,正如山丹丹花般在寒冬中孕育新生,最终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在今年的山丹丹观赏采风中,景区策划多场颠覆传统的沉浸式体验,巧妙构建起多维体验空间,让灼灼山丹丹绽放出令人惊艳的“潮”能力。漫步花径,耳畔忽闻古琴清音在花海中流淌、琴弦震颤间,火红花浪与青衫广袖的旗袍佳人共谱视觉交响。转角遇见陕北说书艺人,三弦铮铮中,民族英雄的故乡正以最鲜活的姿态讲述着峥嵘岁月。非遗角落中,剪纸艺人指尖翻飞,一张红纸剪出谢子长组建游击队的传奇;瓦窑堡会议旧址木刻版画体验区,游客执起棕刷,让革命火种在拓印中薪火相传。画家支起画板,将红火的山丹丹倩影定格成永恒;烙画艺人以火为笔,在木纹间勾勒出朵朵山丹丹。
  当身着羊皮袄的歌手王重哼着酸曲儿从丹花丛中走过,与旗袍方阵的惊鸿一瞥形成奇妙时空对话,传统与现代在镜头前完美同框。
  数据见证着这场丹花迎客破圈的成功。
  “ 活动期间,景区客流量同比激增47%,00后游客占比突破30%。线上直播间同样火爆,本土网红新媒体协会会员‘陕北老水’带领230万网友‘ 云游’万株山丹丹,美丽火红的山丹丹花,又一次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子长市高柏山景区副主任王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