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8日
从环境蝶变到民心向暖
——黄陵县“千万工程”结硕果
  记者 姜顺 通讯员 孙婷 刘峰
  黄陵大地,山川秀美、土地丰饶、产业多元,“千万工程”的实践足迹深深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持续提升乡村发展、建设与治理水平,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焕彩、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呈现蓬勃气象。
  盛夏时节,田庄镇韩庄村林木葱郁。一场雨过,村集体翡翠梨园的青果泛着光泽,不远处的“理想山庄”里,服务人员正忙着备妥食材。这个“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农文旅露营基地,已是村民心中的“新宠”。观景步道沿山峦蜿蜒,山风裹挟草木清香,古朴窑洞藏着岁月韵味,烧烤区的烟火气里飘着欢歌。
  谁能想到,这片“诗与远方”曾是不起眼的窑洞大院。改造后的院落吸引着游客,更让群众得到实惠。
  “我们与村组合作改造老旧危窑,通过租赁、薪资、分红带动村集体经济。”山庄总经理杨华说。依托美景把“惬意生活”变富民产业,这里成了韩庄村文旅新IP,为振兴注入活力。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借示范村创建东风,韩庄村深耕“土特产”,主打“绿色生态、古法精造”的粮食加工产业多点开花,石磨面、小杂粮等“韩庄耒耕”产品广受青睐。
  “我在这儿干活,忙时招呼乡亲,不出村就能挣钱,日子美得很。”韩庄村村民刘敏侠的话,道出“村庄里长出来的产业”的实惠——既增加集体经济,又实现家门口就业。
  韩庄村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经营乡村理念拓展农业功能,投资300万元实施产业、环境、设施项目,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72万元,加上乡村‘微整形’,群众幸福感越来越足。”韩庄村第一书记王径龙说。
  “千万工程”造就万千气象。全省首批示范村名单中,黄陵6个村上榜,阿党镇葡萄寨村便是其一。盛夏的葡萄寨村绿树成荫,屋舍整齐,景观涝池乡韵十足,雨污分流、清洁能源全覆盖… …
  “千万工程”从人居环境入手,改变远不止于此。午后,村民霍竹琴家传来笑声,村妇联巾帼志愿者们正帮她扫院、蒸馍。
  “这些志愿者勤快得很,来给我扫院子,给我和面、蒸馍。我身体不好,平日里,全靠她们搭把手。”葡萄寨村66岁的村民霍竹琴说,这份暖意让日子格外踏实。
  “我们这个志愿服务队伍就是想帮助老弱病残,让大家像一家人一样,和和睦睦地一起生活。”村妇联主任樊芳侠的话,道出村民朴实心愿。
  看得见的乡村美景与无声的乡风文明交相辉映。葡萄寨村通过矛盾调处、村民议事、道德评议、“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走出“外塑形、内铸魂”的善治路。省级示范村、文明家园等荣誉,见证着幸福指数的提升。
  “村上的环境亮化美化都好,邻里相处几乎没有啥矛盾纠纷,住到这个村子里,人的心情都好。”葡萄寨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文强的话,说出了大伙的感受。
  近年来,黄陵县深学“千万工程”经验,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引领,探索治理新路径,发展特色农业,培育文明乡风,打造和美乡村“黄陵样板”。2023年桥山街道刘家川村、阿党镇葡萄寨村、隆坊镇迂家塬村、店头镇新城村、双龙镇索洛湾村、田庄镇安沟村创建省级示范村,并成功获认定。2024年推进4个省级、5个市级、6个县级示范村创建,落地项目超200个;2025年实施4个省级、4个市级示范村创建,打造6条示范带,截至6月已落地项目59个。
  从韩庄村的农文旅融合到葡萄寨村的乡风文明,龙乡大地上,“千万工程”正让乡村既有“金山银山”的富饶,又有“绿水青山”的诗意,更有“邻里相扶”的温情——这正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