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乐
在延安,苹果可是“金果果”,承载着果农们的致富希望。不过,老天爷的脸色说变就变,苹果花期一旦遭遇冻害,那果农一年的心血可就付诸东流了。好消息是,如今延安有了新“法宝”,全市首个市级创新险种——苹果花期冻害天气指数保险成功落地,给果农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开启了延安苹果产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新篇章。
这项保险一落地就“火力全开”,首单在吴起县白豹镇迅速“扎根”,259亩果园被稳稳“罩住”,送上了34.97万元的风险保障。这也是陕西首单落地的苹果花期冻害天气指数保险。它有着精准的赔付“密码”,即以气象数据为触发依据,把果园最低温度当作核心参数,再结合苹果花蕾期、花期、幼果期不同阶段的冻害阈值,实现按“气象数据说话”的精准赔付。简单来说,就是不再靠“拍脑袋”定损,而是用科学的数据说话,让理赔更加公平、公正、精准。
这一创新险种的落地,背后离不开多方的共同努力。
早在去年7月份,我市在中省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一场为苹果产业保驾护航的行动便悄然展开。
“要为果农们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从根源入手。”市气象局上下一心,一头扎进历年气象数据的“海洋”中仔细研究,精准圈定苹果花期冻害风险区域。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海量的数据、复杂的气候因素,都需要他们逐一分析。但他们没有退缩,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为后续保险工作的推动和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10月8日,市政府召开了气象指数保险工作座谈会。这是一场关键的“作战会议”,市委金融办、市金融中心、财政局、气象局等各部门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如何为苹果产业撑起保护伞。紧接着,2025年3月,《延安市苹果花期冻害天气指数保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明确了投保比例与各部门职责,为这场“战役”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这一系列的举措,就像是为果农们编织了一张严密的保护网,让他们面对冻害不再孤立无援。
如何将这项利民政策落到实处?市气象局坚持试点先行探路,在延安南北区域精心选定了苹果种植规模大、冻害风险高的吴起县、洛川县的4个乡镇,开展苹果花期冻害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工作。为了获取更准确的气象数据,他们加密果园气象监测站,就像给果园安装了一双双“眼睛”,时刻盯着天气变化。同时,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把气象信息及时传递给果农和保险公司,为防范冻害争取宝贵时间。
在资金支持方面,市财政对试点区域保费补贴高达85%,县级再补贴3%,洛川、吴起两县的农户自己只需要出12%。算下来,每亩保费低至7.2元、8.16元,却能获得最高1200元至1350元的风险保障。这就好比花小钱办大事,用很少的投入,就能在遭遇冻害时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补偿,让果农们真正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和支持。
为了把这份保障做得更扎实,延安创新采用“共保体”模式。由人保财险带头,联合平安财险、中华财险、太平洋财险、永安财险等保险机构,整合资源、分摊风险,共同为苹果花期保驾护航。2025年,苹果花期冻害天气指数保险承保2.07万亩,保费规模135.54万元,提供风险保障2696.36万元。这一组组数据,蕴藏着无数果农的安心和希望。
我市的创新脚步并没有就此停下。市气象局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开展苹果花期冻害和冰雹保险气象指数研发。不仅如此,围绕冻害天气指数、保险理赔服务技术规程、区域费率计算、果园站网建设等内容申报了地方标准,实现“气象+保险”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苹果产业气象保障示范区建设。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就像为苹果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它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稳健。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前期工作经验,评估试点效果,针对性优化宣传策略,持续开展上门宣传、政策解读等活动,让更多果农享受保险保障。同时,对今年各县(市、区)苹果花期冻害气象数据进行收集梳理分析,精准区划气象灾害风险,为在全市推广苹果花期冻害气象指数保险打好坚实基础,让这把‘保护伞’覆盖到延安的每一片果园。”延安市气象局副局长徐军昶说,后期,该局还将继续探索冰雹天气指数保险,不断提高苹果产业抗风险能力,让果农们的笑容更加灿烂。
苹果花期冻害天气指数保险的成功落地,不仅为果农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保障,更是我市在探索农业保险创新、推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次成功实践。相信在未来,随着气象保险指数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我市的苹果产业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果农们的生活也将如同红彤彤的苹果一般甜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