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5日
土窑变平房 家电全换新——
看卢德清如何成为“奋斗样板”
记者 叶四青 通讯员 张曦
    ● 卢德清和妻子在大棚里劳作
  “老卢这家人,真是咱村的‘奋斗样板’!”延川县永坪镇段家圪塔村小队长张建林告诉记者,“前几年他家还住着土窑洞,连一件像样的家电都没有。去年过年我来串门,冰箱彩电全换新了。”
  段家圪塔村的卢德清一家,几年前的土窑突然变成敞亮的新平房,家里电器全换新,怎能让左邻右舍们不惊叹赞许?也在思考,为何“老卢”一家人一下子就成为“奋斗样板”?
  给勤劳能干的一份回馈
  时针拨回2016年,卢德清一家还住着土窑,因住房条件差,他家被纳入贫困户,因此,也在脱贫攻坚时代浪潮中按下奋斗快进键。
  在政策帮扶下,老卢家的大棚建起来了。“政府帮咱了,咱也要争口气!”这句朴实的话语,成为夫妻二人最坚定的誓言。
  老卢夫妻俩认真向其他大棚种植户请教技术,晨曦初露时,已在大棚里调试温控设备;夜幕降临时,他们仍在田间耕种。
  土地不会欺骗辛勤的劳作者。老卢夫妻俩的勤劳和执着换来一份丰厚回馈:2018年,家庭人均收入突破脱贫标准线,卢德清获评“延川县致富带头人”。2022至2023年,家庭年收入稳定在11万元左右,人均收入从不足3000元跃升至超5万元。收入的改变换成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曾经的贫困户蜕变为乡村振兴排头兵,他们用双手在黄土地上书写出逆袭的华章。
  给有爱家庭的一份回馈
  收入的变化让村民们赞叹老卢富起来了;不过,老卢一家最打动村民们的,却是一家人不离不弃、互敬互爱的故事。
  结婚多年来,老卢夫妻俩始终保持着遇事商量的默契,用理解化解分歧,用包容经营生活。在子女教育上,夫妻俩言传身教,既注重培养独立品格,又以身作则传递正直善良的价值观。这种润物无声的教育,让儿女在耳濡目染中成长为踏实能干、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今儿女成家后,依然延续着家庭的优良家风。
  卢德清的哥哥和嫂子均患有精神残疾,生活难以自理,卢德清主动承担起照顾二人的责任,多年如一日从未间断,逢年过节,还会带着妻子一起陪伴哥嫂,让他们感受家庭团圆的温馨。
  持之不懈地以爱维护家庭关系,老卢一家人成为十里八乡人人称赞的模范家庭。夫妻俩扎根乡村发展大棚种植,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儿女成家后,也继承了父母踏实肯干、与人为善的美德,也获得了有如父母般的幸福美满家庭生活。
  给友善邻里的一份回馈
  老卢一家人把爱给了家人,也把善意给了邻里。
  “吃亏是福”是卢德清夫妇的人生信条。春耕时节,他家的农耕机成为村民们的“及时雨”,穿梭在田间帮助缺劳力家庭翻耕土地;大棚种植技术培训中,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多年经验,手把手指导新农户掌握育苗、温控、除虫等关键技术。“要不是老卢帮忙,我家的玉米地早荒了!”村民李雄雄感慨地说。
  在红白喜事现场,总能看到卢德清夫妇忙碌的身影;在困难群众家中,总有他们温暖的关怀。这种无私的付出,不仅帮助乡邻走上致富路,更在全村掀起互帮互助的文明新风,让段家圪塔村焕发出和谐向上的新气象。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卢德清一家以奋斗书写幸福人生,用奉献传递时代温度,以实干诠释文明真谛。
  他们的家庭故事,既是千千万万家庭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缩影,更是新时代文明家庭建设的典范标杆。这个普通却不平凡的家庭,正以润物无声的力量,激励着更多人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上接续奋斗、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