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5日
交口河村有个家风馆
记者孙艳艳通讯员李进庞琨
  在洛川县交口河镇交口河村,一座小小的家风展示馆成了村民常来的“精神驿站”。馆内陈列的红色家风、家规家训与身边榜样事迹,不仅串联起村里的历史记忆与文明新风,更以“看得见、学得到”的方式,让优良家风融入日常,引领村风民风持续向好,成为乡村治理与振兴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7月11日,洛川县交口河镇交口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宏正在家风馆里,向前来参观的附近村民详细介绍馆内内容:“咱们这一部分展示的是文明新风,有咱们村上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人、优秀学子、老山前线的功臣……”这座不大的展馆,如今已成为村里乃至全镇的焦点。
  这座家风馆依据红色家风、和风习语、家规家训、文明新风、村规民约等不同主题,精心划分成5个展区,布局合理,内容丰富,许多村民参观后都不禁竖起大拇指,为村上拥有这样一座意义非凡的家风馆点赞。“这家风馆办得太好了,有老祖宗的家训,也有咱村的先进事儿。那些身边人的家风故事,看着特亲切,感觉良好家风就在身边。以后要多带孩子来,让他们也受教育,把好家风传承下去。”村民常凯感慨道。
  村民常清芳也深有感触:“家风馆传承红色家风,展现党的优良传统很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家风建设指明方向,我们老党员更要带头践行,希望通过这个馆,让好家风蔚然成风,助力乡村治理更上一层楼。”
  谈及家风馆的创建初衷,王宏介绍说,近年来全县上下大力推行“133制”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经过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多次商议,大家一致认为,为了更好地教育引导群众,转变村风,必须从根源入手,以良好家风为突破口,带动整个村风的转变。于是这座承载着村民们美好期许,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家风馆应运而生,馆内不仅陈列着古籍中的经典家风家训,还有本村的先进典型事例和村规民约,从多个维度对优良家风进行全方位宣传。
  “交口河村还设立了老王调解室、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先锋队、红白理事会等组织。这些组织的成立,畅通了村民说事议事的渠道,有效打通了农村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让乡村治理更加高效,邻里关系更加和谐。”王宏补充道。
  家风馆虽小,却是交口河镇贯彻落实县委“133制”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不仅弘扬了优秀的家风文化,更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邻里活动、社区治理的热情。今年以来,交口河镇以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为目标,在成功打造交口河村家风馆的基础上,还相继建成东坡村、京兆村两个移风易俗示范村,示范带动50余户群众主动参与到移风易俗创建工作中来,评选出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五美庭院、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15人,通过“典型引领+全域推进”模式,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野。
  “家风馆里展示的村民自家的真人真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大家都特别爱看,也更容易产生共鸣。”洛川县交口河镇党委副书记屈静静说。交口河镇将继续以家风馆为重要阵地,深化家风建设,借助重要节日开展更多丰富活动,让优良家风更深入人心;同时发挥好老王调解室等组织作用,进一步畅通村民议事渠道,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营造更和谐的村风民风,助力乡村振兴迈出更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