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1日
冷链储运“锁鲜”夏日餐桌
——我市加快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助力农业产业、消费市场持续升级
  记者 贺秋平 实习记者 张译心 通讯员 李进 田伟
  炎炎夏日,当脆甜多汁的苹果从延安新鲜走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时,果肉饱满的荔枝、山竹已经从南方新鲜到达延安的消费市场。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共同发力“锁鲜”舌尖美味,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不断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7月14日,在位于新区的延安圣祥果业批发中心,市民何冬冬正在认真选购水果。货架上,从常见的苹果、香蕉到娇嫩的山竹、荔枝,再到冷冻榴莲等“稀罕物”,种类繁多到让人目不暇接。“以前很难见到这么大、这么新鲜的荔枝和山竹,现在水果店琳琅满目,想吃什么随时能买到,太方便了!”何冬冬对眼前丰富新鲜的水果赞不绝口。
  如今在延安,这样的新鲜消费体验已成为常态。这背后,冷链物流体系的逐步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放在前几年,荔枝最多只有一两个品种,现在我们从十几个品种里选五六款供大家挑,新鲜度还更高。”延安圣祥果业配送中心主管潘贝贝介绍,圣祥果业门店能保持如此丰富的品类和新鲜度,离不开冷链物流体系的“保驾护航”。
  据了解,延安圣祥果业的货物运输分为三类:西安采购的常规水果,早上8点发车,8小时内就能到店;葡萄、山竹等娇嫩水果及冷冻榴莲,则通过冷链车运输,全程控温保鲜;而新疆、海南等地的产地水果,最远也能在3天内抵达门店。
  就在本地市民乐享天南海北的新鲜水果时,延安的农产品也正以新鲜的品质俘获远方消费者的味蕾。
  7月15日一大早,在洛川县秦关供销合作社内,工人们戴着手套,正有条不紊地对苹果进行分拣、打包、装箱。库房外,几辆冷链物流车静静等候,车厢里的温控设备早已启动,即将载着这些红彤彤的苹果奔赴全国各地。
  这座由洛川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盘活闲置资产建成的2000吨气调库及辅助设施,如今已是洛川苹果保鲜流通的关键枢纽,见证着一颗苹果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旅程”。
  “咱们冷库温度控制在-0.5℃到-2.5℃,苹果采摘后24小时内就能入库,库内采用气调技术,能有效降低苹果的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期,让苹果可以储存长达一年以上,保证全年供应。”洛川县秦关供销合作社制冷设备管理技术员郭雄卫一边检查着冷库的温控仪表,一边介绍着这套保鲜系统的“秘诀”。
  对于果农而言,可以为苹果“锁鲜”的冷库,有效解决了市场价格波动的后顾之忧。果农李杨民谈起家门口的冷库时,脸上满是欣慰:“自从供销冷库建成以来,我每年都会存苹果,去年存了2.5万多斤,非常方便,可以选择价格好的时候再卖,而且库管也会帮着销售,确实增加了不少收益。”
  这样的便利与实惠,背后是洛川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在冷链储运体系建设上的久久为功。多年来,他们从基础设施的科学布局到技术设备的迭代升级,一步步织密织牢覆盖全县的冷链服务网络,让“新鲜”二字成为洛川苹果的鲜明标签。
  “我们供销社库内配备先进的气调系统,采用德国进口的比泽尔全自动设备,控温精准,每年苹果冷藏费低于市场价5分钱,在为果农节省成本的同时,还通过电商平台、当地苹果代办等渠道,每年为果农销售苹果2万余吨。”洛川县供销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屈艳介绍说。
  近年来,延安市供销合作社始终把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系统现有冷库库容量2.32万吨,2025年上半年新增冷库库容3000吨,农产品销售总额8400万元。
  冷链物流是“从农田到餐桌、从枝头到舌尖”的民生刚需,也是支撑农业产业升级、市场消费升级的关键链条。从外地鲜果轻松“走进来”,到本地特产新鲜“走出去”,不断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既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正在为乡村振兴和消费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