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露给顾客采摘成熟的西瓜 记者 王静 方飞飞 通讯员 班彩彩
当晨曦的阳光轻抚宝塔区临镇镇姚家坡村的大棚种植基地,金色的阳光洒在每一颗肥硕饱满的大西瓜上,张露和瓜农们正忙碌地收获着成熟的西瓜,基地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是今年种植的第二茬瓜菜,4月份第一茬羊肚菌收获后,我们紧接着种西瓜,接下来西瓜收完后,我们会再种植一茬蔬菜,实现土地‘三茬轮作’种植,以提升经济效益。”种植户张露介绍道。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姚家坡村大学生张露返乡种植羊肚菌,探索出“三茬轮作”模式,他以科技赋能农业,耕耘乡土,拓宽销路,携手乡邻一起共赴致富路,将个人梦想融入乡村发展中,用青春之笔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90后的张露,2013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曾就职于天津中建第六局工程局,但因自幼听力障碍,面对职场压力,他在坚持两年后选择离职。“由于听力问题,在大城市工作倍感压力,开会听不懂,打电话听不清。在闲暇时,我了解到许多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觉得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因此,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乡创业。”张露感慨地说。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露在外地接触到了羊肚菌的种植,随后前往外地的羊肚菌种植户处考察,了解到羊肚菌种植是一项低投入、保收益的项目时,便决意回乡发展。张露的回乡创业之路并不平坦,在前期试种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起初,由于栽培技术尚不成熟,产量和效益均不明显,在临镇镇政府的支持鼓励下,张露不断学习、查阅资料、反复试验。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他成功培育出适合本地种植的羊肚菌品种,终于在2018年迎来了羊肚菌的大丰收,产量和品质均取得了显著提升。此外,张露还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春收菇、夏收瓜、秋收菜”三茬轮作模式,极大提高了乡亲们的收入水平。
看着乡亲们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张露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与喜悦。他说:“2020年,我创新实施了在设施冷棚内进行菌、瓜、菜一年三次栽培的模式。这种模式让冷棚实现了春收菇、夏收瓜、秋收菜,相比传统两茬瓜菜的模式,多了一茬羊肚菌,有效利用了冷棚冬季的闲置期,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张露是一位有想法、敢创新,扎实肯干的青年。他返乡后,面对村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积极参与村‘两委’的工作,引导班子成员和村民进行研究和产业发展,带动了村民增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姚家坡村党支部书记吴新昌评价道。
随着栽培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乡亲参与到羊肚菌种植的行列,张露主动承担起技术指导的责任,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种植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他们。在他的帮助下,乡亲们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升。
村民卢世俊满意地说:“张露真有本事,以前我种两棚西甜瓜,每年收入不过两万元,仅能维持生计。自从跟着他实施‘三茬轮作’后,收入翻了一番,每棚能多收入一万多元。”
“前年我们建起了羊肚菌菌种厂,购买了烘干机等设备。如果鲜菇未能及时售出,我们就进行烘干储存。我们采用‘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90%以上的产品通过批量收购方式供应给经销商,剩余部分面向终端消费者进行零售。”张露说。
在张露的引领下,临镇镇的羊肚菌种植规模不断壮大。2018年5月,他凭借突出的贡献被授予“宝塔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面对蓬勃发展的羊肚菌产业和日渐富裕的村民,张露的脸上满满的欣慰。他表示:“读大学并不是要逃离农村,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乡村。未来,我将继续努力探寻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为家乡的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