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顺
当陕北的晨曦跃过山峁,洒落在青化砭镇起伏的沟壑间,数万台抽油机在沟壑间起伏,形成鲜红的波涛,在黄土高原上奏响能源保障的雄浑乐章。
这里,曾是青化砭战役决胜战场。硝烟散尽,年轻的宝塔采油厂拔地而起,虽历经岁月,却汇聚了百年石油工业积淀,传承着百年石油工业血脉。
从四厂合并时的凝心聚力,到新时代文明创建的蓬勃实践,这座扎根革命老区的“年轻”采油厂,正以“埋头苦干、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为笔,在黄土高原上书写着文明企业的时代答卷。
2025年,当“全国文明单位”的殊荣映照着抽油机剪影,这不仅是一家现代化石油企业的成长轨迹,更是一部将红色基因融入发展血脉的文明进阶史。
以文化人:红色基因浸润文明底色
“每次来到青化砭战役旧址,望着一座座革命烈士的墓碑,仿佛能感受到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炽热温度,感受到革命先辈不怕牺牲的精神力量。”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宝塔采油厂青年党员李铭的话语里满是感慨。
作为扎根革命老区的石油企业,宝塔采油厂将红色文化视为文明创建的精神根基。青化砭战役旧址、蟠龙战役纪念馆等20余处红色资源,被巧妙转化为“行走的课堂”。党员干部定期开展“重走战役路线 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沿着先辈足迹,感悟信仰力量。
在鲁艺旧址前,职工们聆听《延安窑洞有马列主义》等主题宣讲,让延安精神与企业传统深度交融,使“埋头苦干、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成为全员共同的价值追求。
厂企业文化馆内,不同时代劳模的工具陈列柜前,总有人久久驻足,去触摸历史的痕迹,聆听奋进的事迹。
“这些老英雄仅凭洋镐和背篓,就创造了石油奇迹,我们更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采油工董楠的眼神中满是敬佩。
整理劳模事迹,拍摄《传承》主题微电影,让红色基因渗透到生产经营的每个角落,构建起“一支部一红色教育基地”的立体学习网络。
“节日里收到的廉政短信,比任何礼品都更珍贵,时刻提醒我守住廉洁底线。”甘谷驿采油队队长高东旭对厂里的廉政建设深有感触。
宝塔采油厂将清廉文化作为文明创建的“压舱石”,精心构建“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廉政体系: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30余场,为党员干部配发廉政书籍千余本,开展廉政测试和中层干部廉政测评,在重要节点发送廉政短信,让廉洁意识入脑入心。
在厂警示教育室内,一个个图文并茂的石油系统典型案例,让财务科科员直呼印象深刻:“这种沉浸式教育,比单纯的文件学习更有冲击力。”
同时,该厂创新实施“廉洁风险点排查”机制,精准查摆42个廉洁风险点,制定86条整改措施,以“制度铁笼”与“思想自觉”双管齐下,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每天2小时的制度学习,让我从‘油井小白’成长为技术骨干。”青化砭采油队技术员张乐展示着厚厚的学习笔记。
宝塔采油厂将书香文化作为文明创建的“智力引擎”,搭建起“党委中心组学习+支部‘三会一课’+全员每天2小时学习”的立体学习体系。购置专业书籍、编印学习资料,开展“晒笔记、谈感悟、理论测试”活动,让学习成为职工的日常习惯。
在王海荣创新工作室的书架上,摆满石油工程、创新管理等各类书籍。“王海荣师傅给我们留下的是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精神财富。因此,这里不仅是技术攻关的战场,更是知识共享的平台。”宝塔采油厂厂工会副主席陈中城介绍,团队还定期举办“技术沙龙”,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创新动能。
同时,宝塔采油厂还与喜马拉雅合作建成数字有声图书室,开设“四个课堂”,让书香文化飘满生产一线,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浓厚氛围。该厂将安全文化作为文明创建的“生命线”,创新推出“HSE管理体系小抽屉”模式,将30项管理程序、26个应急预案整合为模块化工具,实现安全制度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跨越。
在丰富川联合站,“井台长安全责任制”公示牌格外醒目。“谁主管、谁负责,每个井台都有安全‘明白人’。”安全副总监李光强介绍,采油厂通过“一罚二停三清退”机制,将68个高危作业项目纳入网格化管理,隐患整改率达100%。同时,开展“安全技能大比武”“应急演练周”等活动,让“我要安全”成为全员自觉,实现连续多年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
今年,宝塔采油厂以“三卡”制度(标准操作卡、风险告知卡、应急处置卡)为安全管理核心,通过“每日早会讲风险、每周实训强技能”模式推进标准化操作。数据显示,岗位操作标准化率达99.6%,设备“跑冒滴漏”问题环比减少97.5%。
以德润心:文明实践滋养精神家园
如果说文化是文明创建的灵魂,那么道德实践则是滋养文明的土壤。
“管线维修费用下降14.77%,这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是我们把井场当自家客厅管的成果。”刘马家沟采油站站长王虹指着新更换的防腐管线介绍说。
宝塔采油厂深入贯彻油田公司“爱厂如家”企业文化,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该站创新实施“管线维修责任到井”机制,将1287配水间主管线刺漏维修等费用精确分摊到单井,职工们自发形成“巡井如巡家”的习惯。
这种将企业视为家庭的责任感,正是“埋头苦干”传统在新时代的具象化——就像老一辈石油工人用洋镐背篓开拓油田,如今的职工们用精细化管理守护每一寸油区。
宝塔采油厂年均投入50万元用于特困救助和“金秋”助学,2018年以来累计发放救助金72.94万元。更特别的是,厂党委将“每天2小时学习”与“爱厂如家”教育结合,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家文化”专题。当职工自发在井场种蔬菜、养绿植时,“爱厂如家”已从口号变为行动。
“遇到技术瓶颈时,就想想陈振夏老厂长如何用土办法提炼原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海荣在“大国工匠”宣讲会上的分享,让台下青年职工频频点头。
宝塔采油厂将道德模范作为文明创建的“标杆尺”,将不同时代的劳模精神作为道德建设的“活教材”,整理陈振夏、段长明等劳模事迹编印成《宝塔油魂》。这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埋头苦干”的传统在技术攻关中焕发新生。
二级工程师李璐的团队在研发“水平井深部清蜡解堵补能一体化技术”时,连续3口井试验失败。“那段时间天天泡在井场,就像老一辈石油人守着油井不放弃。”李璐指着井场值班记录说,最终该技术让单井日增油0.54吨,年增油2540吨。
在李璐的影响下,团队3名青年职工主动申请驻守偏远井场,用“不怕困难”的劲头攻克10余项技术难题。采油厂还开展“家风故事”征集,《家是根脉的传承》在全国女职工读书成果展示中获一等奖,将家庭美德与企业道德建设深度融合,形成“劳模带骨干、骨干带全员”的道德提升链条。
“努力学习,在家一定要做好孩子,在学校一定要做好学生,在社会一定做好小公民。”说罢,宝塔采油厂山丹丹志愿服务队队员刘蓓和队友们将手中的慰问金和学习用具送给了青化砭镇初级中学的5名贫困生。
这支13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每月都会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2023年以来“石油小花我来守护”暑期托管班已为200余名职工子女提供免费服务。更特别的是,志愿者们将红色传统融入服务。
2024年与蟠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的“情满蟠龙爱满妇儿”活动中,志愿者们带着心意满满的物资,去看望村里的妇女儿童。
“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乡亲们了解石油人的精神传承。”志愿者队长张文文说。
此外,宝塔采油厂年均投入超百万元用于油区道路绿化、群众水源解决等民生工程,将企业道德建设延伸为社会责任担当。当志愿者们在雨季为井场筑防汛墙、在高考季为考生送清凉时,“不怕困难”的传统已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以干促产:创新实干书写发展新篇
文明的价值最终要在发展实践中彰显。在姚店油田北区,关停5年的老油井通过“水泥封堵老层压裂”技术重获生机,日增油3.2吨。
“就像老一辈石油人用土办法炼油,我们现在用新技术唤醒沉睡油层。”宝塔采油厂副总工程师焦伟杰指着监测数据说。
这种将“埋头苦干”传统融入技术创新的实践,已催生出79项科技项目与10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浅层水平井段内蜡球暂堵压裂工艺”在延长东部油区推广,使水平井单井年产油提升至761吨,同比增加74吨。
文明理念孕育的创新文化渗透在生产各环节。丰富川采油队通过“周期采油”优化抽时,2024年多开油井65口,多产原油3380吨,节省支出350.3万元,吨油成本下降86.93元;顾屯采油队推行“管线维修责任到井”机制,将1287配水间主管线维修等费用精确分摊,2024年维修费用从26.27万元降至22.39万元。
当职工们自发开展“揭榜挂帅”技术攻关时,“不怕困难”的传统已转化为破解“三低”油藏难题的创新动能。
“现在每口井的能耗数据实时上传,40分钟内就能响应故障。”生产科科长侯林指着大屏幕说,这套数字化监控系统覆盖186口水平井。
这是宝塔采油厂将“严谨细致”文明素养嵌入管理的缩影。同时,党委推行“一本账、一口清”工作法,要求干部对安全环保、成本管控等52项关键指标“心中有数”,通过工作日志上墙、业务比武等方式,让精细化管理成为全员行动准则。
“越是复杂任务,越要像老一代那样扎根现场。”王皮湾联合站站长高国林面对持续性油水憋库难题,通过增设污水调运工段将处理量提升15%,成功化解危机。
责任意识催生的“任务清单制”,使油田工程作业大队单井成本从4000元降至2868元,员工人均月增收1754元。当甘谷驿采油队在产量增加10%的情况下,电费节余46.75万元时,文明创建已成为提升管理效能的核心驱动力。
“煤改电后,值班点再也没有煤烟味了。”甘谷驿采油队职工徐伟指着改造后的72台小型锅炉说。
宝塔采油厂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严格贯彻“双碳”战略,积极落实环境整治和防污治污要求,大力强化“三废”治理。
完成12台大型锅炉“煤改气”、4056个清洁井场建设,植树181.9万株,2023年实现节能1562万吨标煤。
在安全副总监李光强的推动下,采油厂开发出抗腐抗压环保型双层储罐,首批完成391个地埋罐改造,为环境罩上“保护衣”。
“现在污水100%达标回注,危险废物处置率100%。”李光强指着监测数据说。
据悉,2024年,宝塔采油厂以52.46万吨原油产量交出硬核答卷——油井免修期延长100余天,水驱储量增加350万吨,通过技术创新年增效超千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我们要主动作为,守正创新,开拓奋进,不断推进宝塔采油厂精神文明建设向常态化长效化迈进,为采油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党委书记张建国坚定地说。
当夕阳为黄土高原披上金色霞衣,宝塔采油厂的抽油机仍在不知疲倦地运转,如同企业文明创建的脚步永不停歇。从红色文化铸魂,到道德实践润心,再到创新实干赋能,这座扎根革命老区的采油厂,以“全国文明单位”的成功创建为新起点,将“埋头苦干、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征程中,继续书写着属于延长石油人的文明篇章。
“文明创建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让文明之光在采油厂永放光芒。”宝塔采油厂厂长贺小平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