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思龙(中)参加第二十二届“鄜州杯”门球健身大会 记者 叶树峰
清晨的延安,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新区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宽阔的八连片人工草坪门球场上,清脆的击球声已此起彼伏。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穿行其间,时而俯身指导少年挥杆,时而与耄耋球友亲切交谈。他,就是延安市门球协会主席高思龙。虽年近古稀,但仍以火一般的热情,将门球运动的种子播撒在革命圣地的每一寸土地上。
2016年,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的岗位上退休的高思龙,面临人生十字路口。企业的高薪邀约纷至沓来,他却作出了令人意外的选择:婉拒商海,一头扎进了延安市老年人体育事业和门球协会的发展中。“体育强则中国强,全民健身是国家战略,更是凝聚民族精神的力量。”他朴素的话语背后,是对初心的坚守。自此,他肩挑市门协主席、省门协副主席、市老体协副主席等多重重担,将门球这项惠及万家、群众喜爱的运动,视为自己退休生活的全新战场。
银发力量 筑就门球事业基石
上任伊始,延安门球基础薄弱,场地匮乏。高思龙深知,发展门球非一人之力可为。他确立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以组织建设为突破口,以制度完善为运行保障,以技术培训壮大队伍,更将场地建设视为运动发展的生命线。
他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拓荒牛”,四处奔走呼吁。跑部门、递报告、协调资源……他的执着逐渐赢得理解与支持。几年间,延安门球面貌焕然一新:新增门球队12支,新会员260余人。如今,全市注册队伍42支,会员近600人,爱好者超2000人。最令人振奋的突破在2021年——在他多次协调争取下,新区管委会斥资在新区建成高标准的八连片门球专用赛场,一举填补了延安无法承办大型门球赛事的空白,赢得社会各界的由衷赞誉。
在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他积极协调建设了两块高质量人工草坪门球场。门球队从孤军奋战的一支,裂变为包含老年队、中年队乃至朝气蓬勃的少儿队在内的六支劲旅。
播撒火种 门球运动薪火相传
面对门球爱好者年龄跨度惊人(94岁高龄老者与12岁翩翩少年同场挥杆)、人群构成多元(离退休人员、在职职工、社会从业者、中小学生)的独特市情,高思龙带领协会班子深入调研,创新性地提出“因材施教、分类活动”的精准服务理念。
他亲手绘制门球“全龄友好”蓝图:对70岁以上长者,主打康乐门球,比赛为辅,享受运动之乐;61岁至70岁群体,竞技与康乐并重,老有所为;18岁至60岁中青年,则以竞技提升为主,注入活力;对18岁以下的幼苗,重在寓教于乐,在团队协作和战术学习中培养兴趣与荣誉感,为门球未来厚植人才沃土。
协会更将温情融入日常。推行“新老结对、传帮带”模式,球场上老带新精进技艺,生活中新帮老跨越数字鸿沟,学习、健康全方位互助,门球协会真正成为会员们温暖的“银龄之家”。
银晖闪耀 以球为媒传扬圣地
高思龙深谙赛事是项目发展的引擎。他甘当“勤务兵”,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障赛事活力。全市门球大会已成功举办21届,市直单位赛事更达89届。他坚持“走出去”战略,每年精心组队参加全国、全省大赛,以球会友,切磋提高。
辛勤耕耘结出硕果:近年来,延安门球队在省级、国家级赛场捷报频传,累计斩获30余项荣誉。2022年勇夺陕西省“丰禾杯”团体桂冠;2023年代表陕西老体协出战第四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门球交流活动,荣获优胜奖;同年再夺省“圣唐乳业杯”大赛团体亚军;2024年陕西省全国门球锦标赛选拔赛上,又摘得团体第二名的佳绩。
“带队出征,既锤炼队伍、提升球艺,更深层的意义,是以门球为纽带,让更多人了解圣地延安的活力新貌。”高思龙的话语充满自豪。小小的门球,成为延安对外展示形象、扩大影响力的独特名片。
从延安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到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高思龙一路走来,其热情、开朗、甘于奉献的品格和“不干出名堂不罢休”的倔劲始终如一。这份执着如今全然倾注于门球事业。在他推动下,市门协连续7年获评省体育局、省门协、市老干局及体育局的先进单位。
晨曦中,高思龙的身影依然活跃在门球场。草尖露珠折射朝阳,球杆飞舞划出弧线,老人与少年专注同场——这和谐画面,正是他心中“门球火种”燎原的生动缩影。他矢志奋斗的愿景愈发明晰:让门球运动突破市县的边界,深深扎根于广袤乡村与菁菁校园,引领更多人走向球场,拥抱健康,让这簇跃动的银龄之火,照亮圣地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