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轮滑冰球社团
● 科学实验社团
● 艺教课社团
● 老师带领学生体验科学的魅力
● 象棋社团 在我市各中小学的校园里,社团活动如同一片沃土,滋养着学生们的兴趣与梦想。无论是挥舞画笔的艺术社、探索科学的创客空间,还是传承红色文化的朗诵队,每一个社团都为学生打开了全新的成长之门。
社团课上,学生们不仅收获了技能与知识,更在协作与挑战中学会了坚持、创新与担当。他们用文字记录下参与社团的点点滴滴:从初次尝试的忐忑,到克服困难的喜悦;从团队合作的默契,到自我突破的成就感。这些真挚的感悟,既是青春的印记,也是延安学子全面发展、向阳而生的生动写照。让我们透过他们的笔触,感受那份坚持与热爱,聆听他们的成长心声。
科普实验社团:一起解锁科学奥秘
三年级开学选社团的时候,我一眼就看中了科普实验社团。听说,那里能做各种各样神奇的科学实验,我心里早就盼着开课那天啦!
第一次走进社团教室,我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桌子上摆着五颜六色的瓶子,还有好多叫不出名字的工具。老师笑眯眯地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二维码,说:“回家让爸爸妈妈扫码进群,下次上课要带的材料,群里都会通知哦。”我紧紧攥着那张小小的二维码,好像握着一把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想起一二年级上机器人社团课的时候,年幼的我总是拧不动那些硬邦邦的零件,有时候急得直想哭。但科普实验社团不一样,老师说这里更需要动脑子。我的好朋友李昂暄以前就在这个社团,他故意逗我:“有些实验很难的,你肯定做不好!”我才不服气呢,心里暗暗较劲:等着瞧,我一定能做好!
上周的社团课简直像一场魔法秀。“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制作叶脉化石!”老师让我们把石膏粉倒进杯子里加水搅拌,像在调一杯奇怪的“饮料”。我小心翼翼地把一片枫叶按进石膏里,手指都不敢用力,生怕弄坏了。等石膏干了以后,我轻轻掀起一看:哇!石膏上竟然印着枫叶细细的纹路,就像大自然偷偷留下的密码。我和李昂暄拿着颜料笔在上面涂鸦,虽然画得歪歪扭扭,但看着自己做的“化石”,我偷偷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赞。
“无字天书”实验更神奇。我用小苏打水在白纸上写了几个字,等水干了以后,纸上什么都看不见了,就像被施了隐身术。这时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小瓶紫甘蓝水,我用刷子轻轻一刷,那两个字竟然像变魔术一样冒了出来!李昂暄瞪圆了眼睛:“哇,你真的做出来了!”我得意地晃了晃脑袋,心里美滋滋的。
这一整个学期,我每天都在盼着周三下午的科普实验社团课,等着老师带我们解锁一个又一个好玩的科学秘密,几乎每次都有新惊喜。原来科学不是冷冰冰的公式,是藏在石膏粉里的秘密,是躲在紫甘蓝水里的魔法,是每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都能解开的谜题呀!(延安实验小学三年级十四班 常亦墨 指导老师 姬爱梅)
足球社团:记录我们的汗水和欢笑
“传球!传球!快!”老师洪亮的声音在操场上回荡。每周四下午的足球社团活动是我最期待的时刻,绿茵场上的奔跑让我感到无比快乐。
记得刚加入足球社团时,我连最基本的带球都不会。第一次训练,足球像只调皮的小兔子,总是不听使唤地从我脚边溜走。我急得满头大汗,差点哭出来。这时,队友跑过来对我说:“别着急,我刚开始也这样。你看,要用脚内侧轻轻推球。”他耐心地示范给我看,其他队员也围过来给我加油。
渐渐地,我学会了控球、传球和射门。每周训练时,我们分成两队比赛,输的一方要负责收拾器材。有一次,我在关键时刻射偏了球,导致我们队输了。我低着头不敢看大家,没想到队员们却拍拍我的肩膀说:“没关系,下次一定能进!”我的心里暖暖的,暗下决心要更努力练习。
最让我难忘的是一次社团友谊赛。比赛进行到最后一分钟,双方比分还是0:0。这时,队友把球传给了我,我深吸一口气,用尽全力射门——球进了!我们抱在一起欢呼,老师也高兴地揉乱了我的头发。
现在的我,已经从一个足球“菜鸟”变成了主力队员。足球社团不仅让我学会了踢球,更让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每当我穿上足球鞋,心里就充满自豪。这片绿茵场,记录着我们的汗水和欢笑,也见证着我们的成长。
足球就像一颗快乐的种子,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我爱我的足球社团,爱这群可爱的队友和老师!(延安新区外国语学校四年级七班 曹睦然)
书法社团:拥抱我的“魔法时间”
上小学最开心的事,就是可以选喜欢的社团。有人在操场追着足球跑,有人用彩笔描绘奇妙世界,还有同学组装的机器人十分神奇……而我呀,最爱安安静静的书法社团,握着毛笔就像握住“魔法棒”,拥抱属于自己的魔法时间。
书法社团里,老师上课就像是变魔术:毛笔在他手里跳舞,唰唰几下就跳出漂亮的字。我们赶紧学着写,连呼吸都轻轻的!有时,老师还会给我们讲一些关于书法家的故事:王羲之练字把池塘变墨缸啦,颜真卿的字像大将军一样威风……让我们对书法更加着迷。
“魔法时间”总会发生搞笑的事;写得太认真,手沾满墨水变成小黑爪,挠挠头——哎呀,额头开出一朵小墨花,活像只花脸小猫;觉得自己写得超棒,得意地一甩笔——墨点飞到同桌纸上,两个人你指我我指你,最后决定“比写字定输赢!”输的人乖乖帮忙洗毛笔;还有小声地笔法讨论:“这里要像小蜗牛慢慢爬”“那里要像小兔子突然跳”……结果越比谁写得越好!
老师笑眯眯地说:“字是你们的第二张脸哦!”写字要像小树苗站直,做人也要一笔一画不偷懒。现在我遇到着急的事,就想起毛笔在纸上散步的沙沙声,心就会静下来。
我的毛笔是我的“魔方棒”,更是我的好朋友,它让我写出漂亮的字,更会陪伴我长大!(延安新区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东关小学五年级三班 张瑞轩 指导老师 杨静)
艺教课:沉浸式感受舞台的魅力
当课本里的文字化作舞台上的鲜活角色,当传统曲艺的魅力在欢声笑语中绽放,这个学期的课本剧与相声艺教课就像两颗彩虹糖,成了我成长路上最独特的风景。
还记得第一节课本剧课,老师让我们分组改编《草船借箭》。起初,大家都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将长篇课文浓缩成剧本。老师耐心地指导我们提炼关键情节,设计人物台词和动作。我被分到扮演诸葛亮,为了演好这个足智多谋的角色,我反复研读课文,查阅资料,琢磨他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排练过程中,我们常常因为一个动作、一句台词争论不休,但正是这些“火花”,让剧本不断完善。当我们在班级展示时,看着同学们沉浸在我们的表演中,那一刻的成就感真的难以言表。
相声课更是充满欢乐与挑战。老师从最基础的绕口令教起,“四是四,十是十……”看似简单的语句,要说得又快又清晰却不容易。为了练好基本功,我每天都对着镜子练习发音和口型。在学习创作相声段子时,老师鼓励我们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我和搭档观察校园里的趣事,把同学们的日常小烦恼、小欢乐融入到段子里。第一次上台表演相声时,我紧张得手心冒汗,但看到台下同学们的笑脸,听到阵阵笑声和掌声,所有的紧张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相声艺术的热爱。
这样的课堂,不仅让我体验到了课本剧和相声的魅力,更让我收获满满,不仅学会了如何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表演,还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表现能力,同时,在与同学排练的过程中,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我在艺教课中收获成长。(宝塔区桥沟中心小学五年级六班 张家悦 指导老师 白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