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1日
走进他的世界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校园这片土地上,我与学生们共同书写了许多故事,小阳的故事尤为动人,在我心中久久回响。
   初遇:孤独的背影
  开学典礼上,其他孩子朝气蓬勃,小阳却格格不入。他身形瘦弱,校服空荡荡的,眼神游离,不敢与人对视,双手紧拽衣角,像要把自己藏起来。
  开学后,小阳的状态更令人担忧。课堂上,他眼神空洞,对提问充耳不闻,被点名时也只是茫然地站着沉默。课间,同学们嬉笑玩耍,他总是独自蜷缩在角落,眼中羡慕的神情转瞬被落寞取代。作为班主任,我决心走进他的世界,陪伴他一步步走出阴霾。
  走近:细微处的温暖
  随后,我便开始关注小阳。课堂上,有意问他简单问题,起初他紧张得满脸通红,回答得结结巴巴。我总是鼓励他:“别着急,慢慢想,你可以的。”渐渐地,他敢正视我,偶尔能小声说出正确答案,眼中有了被认可的喜悦。
  课间,我总想着慢慢靠近他。一次见他在操场角落发呆,我坐下问:“小阳,你看天上的云像什么?”他犹豫后小声说:“像棉花糖。”我笑着点点头,他嘴角悄悄弯起一个弧度。此后我们偶尔聊天,他愿意分享喜欢花朵、看蚂蚁搬家的小爱好,我从中也感受到他对温暖的渴望。
  探寻:家庭背后的阴霾
  家访时,我了解到小阳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只能照顾他的基本生活,无暇关注他的学习和内心。
  从爷爷奶奶口中得知,小阳父母很少联系他,通话也只简单问问生活情况。有次他受了委屈给父母打电话,父母只说让他别惹事就挂了,之后他更沉默了。我明白,要帮助小阳,首先得改善他的家庭亲子关系。
   点亮:班级里的温暖之光
  回到学校后,我组织了“温暖大家庭”活动,让同学们写下祝福放进盒子送给小阳。他收到时眼中闪着泪光,表情从惊讶到感动。
  我还鼓励同学们平时多和小阳互动。学习委员小敏经常帮他解难题,总是耐心地讲解,直到他理解为止。在大家的帮助下,小阳慢慢融入班级,笑容多了,也开始主动交流、参与活动。
  波折:内心伤痛的爆发
  但是,帮助小阳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突然发脾气、扔书本,哭着喊:“你们别管我,我是没人要的孩子!”
  等他平静些,我把他带到办公室,抱着他说:“有委屈就说出来。”他大哭:“爸妈说忙,没时间理我,是不是我不乖?”我安慰他:“你很乖,爸妈打工也是为了你,他们其实很爱你。”在我的安慰下,小阳渐渐平静下来。
  平时周末我也经常带他去公园、图书馆,他渐渐敞开心扉,我也更懂得他的内心需求。
   沟通:搭建亲子的桥梁
  我联系了小阳父母,说明了他的情况和渴望。起初他们以忙推脱,我劝说:“小阳在成长关键期,需要你们的关爱,错过就无法弥补了。”他们终于重视起来,承诺今后多和孩子联系。
  之后,父母定期给小阳打电话,分享生活点滴。他每次接电话都很开心,会讲学校的事。我还劝说父母节假日回家看看孩子,一次假期他们回来了,小阳激动地抱住他们,带他们参观学校、介绍朋友。看着他们一家相处和睦,我觉得十分欣慰。
   绽放:自信的画笔绘未来
  我偶然发现小阳喜欢绘画,于是鼓励他参加绘画社团。他展现出了这方面的天赋,作品充满想象力,经常受到称赞。绘画也让他找到自信,能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阳变得开朗自信,成绩排名提升了十几名,还在绘画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领奖台上,他眼中闪着喜悦自豪的泪光,我为他骄傲。他从一个孤独自卑的孩子,成长为了阳光少年。
  收获:教育路上的成长
  帮助小阳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并给予关爱。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帮他们解决成长问题。
  小阳的故事让我体会到,在教育这趟爱与责任的旅程中,只要怀揣爱心,用耐心和智慧引导,就能帮孩子走出困境。我会秉持这种信念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每一次付出,都可能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
  (延安市实验中学教师 李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