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2日
泥泞里开出花
记者 方大燕 通讯员 温巧莉 杭久洁
  雨停了,洪水退去。吴起县长征街的泥泞中,早已攒动起无数忙碌的身影——志愿者扛着铁锹深一脚浅一脚,环卫工人推着清运车往来穿梭,救援队的橙色马甲在淤泥里格外醒目,解放军战士和干部们撸着袖子徒手清障……7月25日的洪水过境后,这座小城没有被灾难击垮,反而用一场全民参与的清淤重建,写下了“上下同心”的注脚。
  从防汛时争分夺秒的“防抢撤”,到灾后马不停蹄的“通保清”,吴起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洪水再猛,也挡不住攥紧的拳头。指挥大厅彻夜不熄的灯光、抢修现场此起彼伏的协同用劲的节奏声、救灾人员脸上混着泥的汗水……这些细节交织成一幅韧性画卷,让“温暖”二字在泥泞里悄然绽放。
  “ 县上的指挥体系早就转起来了。”吴起县应急管理局局长袁景才介绍说,洪水来临前,县镇村的包联领导干部就已沉到村里。从25日凌晨开始,县防指的指令一条接一条发出:“启动Ⅳ级响应”“升级Ⅲ级响应”“道路管控、人员撤离”……一条条指令精准落地,全靠气象、应急、水务等部门对卫星云图和降雨量数据实时研判。
  “ 多亏通知得早,撤得早,要不可能我和老伴的命也保不住了!”家住铁边城镇杨庙台村的齐治彪9间房子被洪水夷为平地。洪水来前,村党支部书记许志远和公安干警敲开了他家的门。“当时还想再收拾点东西,他们说‘啥都没有命重要’,硬是把我护到了高处。”全县3万多名群众撤离,危险地带的人一个没落下——这速度,靠的就是“包镇街领导沉一线、社区有党委牵头、部门协同配合”的责任网。
  高效的指挥体系为群众生命安全筑牢了防线,而洪水退去的那一刻,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通之战也随即打响。长征街上,铲车连轴作业,干群清理淤泥,电力工人检修线路……通信背包、电子应急车也已经来到了受灾的村里,无人机在空中巡查,信号车让失联的村子重新“上线”。
  更细致的安排在后面:水、电、路、网等九个工作组各管一头。连日来,吴起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副局长鲁尚志一直坚守在主街道的清淤现场,铲车和人工配合,淤泥正一点点被运走。“先通主干道,再清小巷子,让大家早日回家。”他抹了把脸上的汗说。
  城外的淤地坝边,监测员还在盯着水位。“463座淤地坝,2座中型水库,汛期中天天查。”吴仓堡镇镇长郭光海说,合王子沟那座淤地坝超了警戒水位,连夜排水到安全线,“这都是防患于未然,不能等出事再后悔。”
  在抢险救灾的队伍中,除了忙碌的工作人员,还有源源不断汇聚而来的爱心力量,为这片受灾的土地增添了浓浓的暖意。“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现在家乡有难,我年轻,就该站出来出点力,再累心里也踏实。”清淤现场的大学生志愿者王小丫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说道。“大家辛苦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简单的话语,温暖着大家的心。7月30日,吴起县羊庄胡同酸菜涮肉火锅的老板田跟利和同事给救灾一线的工作人员送来了100份盒饭和10箱矿泉水;吴起昊轩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捐赠100只烤鸭;迈德思客在自己店里受灾的情况下还给大家送来了爱心汉堡;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生产企业、广药陕西药品配送企业、吴起县新城区大药房、宗圪堵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爱心企业捐赠救援药品50箱、矿泉水50箱、一次性口罩600个、酒精消毒液600个……网红“陕北道道儿”许丽萍捐出了自己水果店里全部的西瓜,看到大家万众一心清淤的场景时说:“洪水来的时候我没哭,但是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哭了… … ”
  砖石会塌,家园能毁,但攥紧的拳头握得住希望。泥泞里有搀扶的暖,黑夜里有点亮的光,你递一块砖、我铲一锹泥,汇聚成重建的力量——灾难压不垮同心的吴起人民,向前走,就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