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6日
“五育并举”内涵丰富 控辍保学“动态清零”
我市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本报讯(记者 郝栋)8月5日,记者从“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再增新光、再添浓彩”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市教育工作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不断丰富“五育并举”内涵。德育为先筑牢思想根基。制定“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条措施;发挥好100所“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分学段编辑设计“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专题精品课100节并在全市推广使用;建立中小学党史、国史教育基地126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53个,红军小学35所,做靓“延安精神小小讲解团”等一批鲜活新颖的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品牌。智育为重提升创新能力。全市267所学校通过省级“数字校园”评估验收,建成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3所,市级“智慧校园”示范校70所。体育为基强健体魄意志。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面实施课间15分钟、上下午各30分钟阳光大课间活动,成功举办“奥运冠军面对面”进校园等活动,建成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2所。美育为要浸润审美情怀。发挥好中央音乐学院等延安鲁艺传承单位教学实践基地作用,大力推进陕北民歌、剪纸、腰鼓、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劳育为本培养劳动精神。创建劳动教育示范校30所,用好南泥湾、南沟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构建劳动教育新模式。
  纵深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乡镇校”等多种办学模式,积极探索委托管理、城乡共建、校际联盟、项目合作等形式多样的集团化办学模式。目前,全市已组建教育集团34个,覆盖学校91所,惠及学生10.13万名。
  践行教育家精神强师铸魂。优化师资队伍配置,招聘高层次紧缺人才118人、特岗教师200人。持续用好“优师计划”,为脱贫县补充28名优秀教师,并定向培养37名师范生。接续实施“延安市定向就业地方公费师范生项目”,定向培养300名优质教师。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增长长效联动机制,推进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全覆盖”,2025年发放补助2339.18万元,受益教师6724人次。
  全力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实施中省五大类教育项目271个,争取落实资金3.88亿元,下达教育民生资金5.23亿元,争取市本级教育预算投入3.39亿元,保障教育民生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强力推进2025年“校园餐”、校服、教辅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共发现问题381个,已完成整改298个,正在整改83个。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为9.932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各类资助资金86935万元,确保“应助尽助”。持续健全“双线三单四强化”责任体系,开展2次专项排查,对600余名疑似辍学风险学生及时落实劝返复学措施,实现全市控辍保学“动态清零”。
  坚决守牢学校安全底线。积极研判校园安全工作,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累计组织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9次,下发督办函9份,排查整改校园安全一般隐患351个,重大事故隐患46个,正在整改重大事故隐患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