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6日
项英陈毅率领新四军从这里奔赴抗日前线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洪明
    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前的整训。
    客家新闻网专题
    赣南红客户端专题

  仲夏时节,赣州市大余县池江镇兰溪村,黄氏祠堂不断迎来造访的游客。1938年,赣粤湘游击队在这里改编,组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1200余名战士怀着“抵御外侮、保卫祖国”的决心,勇毅奔赴抗日救亡最前线。如今,作为历史的见证,这座祠堂陈列着那段烽火岁月的珍贵史料。
  祠堂史料展板介绍,一份《赣粤边共产党游击队联合宣言》揭开了池江改编历史序幕。“反对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凝聚起分散在南方八省的游击力量。1937年秋,随着国共合作达成,赣州境内及周边游击队迎来了历史性转折。1938年1月,项英从延安返回池江,立即召开大会,宣布改编方案:赣粤边红军游击队700余人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二营四连、五连和六连;湘南游击队500余人改编为该团第三营七连、八连。
  1937年10月至1938年初,赣粤湘边南方游击队在池江完成集结整训。“这里就是‘池江改编’的指挥中枢。”讲解员刘玥晟正给前来参观的孩子们讲述着当年的场景:古樟树下,游击队员宣讲抗日形势与群众工作;练兵场上,喊杀声震天,战士们苦练杀敌本领。
  大余县委党校副校长朱常介绍,从池江出发,这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铁军,成为华中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初上战场便参与韦岗伏击战、夜袭新丰车站等苏南敌后战斗;1939年参与茅山根据地保卫战;1940年部队改编为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主力并参与黄桥战役;皖南事变后继续在苏中、苏北等地英勇作战。因作战勇猛,他们被百姓誉为“老虎团”。
  历经战火的洗礼,新中国成立后,这支有着“老虎团”威名的英雄部队,走出了陈毅元帅,以及张日清、罗斌、康林、曾如清、杨汉林、曾昭墟等六位少将。
  “新四军精神已成为我们村发展的根和魂,激发出推动村子发展的强大动力。”兰溪村党支部书记黄难生介绍,近年来,村里重点抓好水稻、脐橙、甘蔗等产业,发展鳄鱼特色养殖,同时推出了融合红色教育、生态观光和农事体验的乡村旅游项目。今年上半年,村集体收入46.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0% 。
  图片由赣州市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