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3日
勤于履职“医”心为民
——记市政协委员、延大附院感染病科二病区主任李延军
    李延军传授健康知识
  记者 高乐
  从医路上,他以精湛医术和仁心仁术为患者排忧解难;履职途中,他以深入调研和积极建言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他就是第六届市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延安市委员会兼职副主委、延大附院感染病科二病区主任李延军。从医三十余载,履职十余春秋,他始终以“医”为基、以“责”为要,如同明亮的烛火,照亮患者康复的道路,也为城市发展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深耕医道,做守护健康的“守门人”
  1969年出生的李延军,从穿上白大褂那天起,就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刻在了心里。
  身为白衣战士,他始终将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在日常工作中,他总是最早到达科室,仔细查看每一位患者的病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病房里,他的身影总是忙碌而坚定,与患者交谈时,眼神中满是关切,温暖的话语如春风化雨,缓解着患者的焦虑。
  “患者不仅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还面临着经济的压力,每一分钱对他们来说都至关重要。”抱着这样的朴素想法,面对每一位患者,李延军都秉持着“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的理念,将国家医保政策与患者实际病情紧密结合。在诊疗患有大病的贫困人群时,他严格按照相关指南进行治疗,还耐心地再三叮嘱注意事项,生怕他们走弯路。
  “面对传染病患者,我们多一分专业,患者就多一分希望。”这是李延军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延大附院感染病科二病区的“领头雁”,李延军深耕感染病诊疗领域,带领团队从制定慢性肝病肝组织活检术临床路径,到引入先进的人工肝肾血液净化机为肝衰竭患者带来新生,他始终站在学科前沿,用技术创新提升诊疗水平。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李延军更是冲在最前线。2020年春节,疫情突如其来,李延军所在的感染病科二病区成了延安市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隔离留观病区。腊月二十九那天,他带领团队收治了全市首例疑似病例,经核酸检测确诊后,连夜安全转运至定点医院。那段时间,他吃住在医院,既要协调物资、规范流程,又要安抚患者、培训医护。在他的统筹协调下,隔离病区累计收治疑似病例50例、确诊4例,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为延安疫情防控筑牢了第一道防线,他本人也因此被中国农工民主党陕西省委会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党员”。
   履职为民,做参政议政的“有心人”
  从2018年成为五届市政协委员,到后来被选为六届市政协常委,李延军的履职记录写得满满当当:参加市政协全委会、常委会,深入基层调研,撰写提交提案,参加各种政治协商活动… …
  积极参政议政是政协委员最基本的职责。李延军认真对待每一次政协会议和活动,主动参加市委统战部及市政协组织的全市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调研活动,深入基层,了解民生,力求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提案和建议。
  2019年,他带队赴富县、甘泉等地调研城乡居民收入,历时三天走访12个村组,形成《关于提高我市居民收入的几点建议》,提出“拓宽农业产业链”“加强技能培训”等务实举措,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在公共卫生领域,李延军有着深刻的见解。2021年,他代表农工党延安市委会在市政协五届六次会议上,作了“关于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现状调查及建议”的发言。在发言中,他围绕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重大疫情物资保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中肯的建议。该建议受到了广泛关注,相关建议被纳入全市公共卫生建设规划。
  履职以来,李延军始终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提出的建议总是紧贴着老百姓的需求:看到慢性病患者用补贴卡不方便,提出《关于尽快建立医保局与医院慢性病补贴卡使用系统的建议》;发现校园周边交通有隐患,建议安装交通信号灯;关注到丙肝筛查覆盖率不高,提出为机关40岁以上工作人员筛查丙肝抗体… …
  多年来,他提交的《关于加大对贫困人口医疗救治力度的建议》《关于规范城镇居民文明出行行为的建议》《关于老城区适时更新公交站牌的建议》等10余件提案,件件关乎民生,很多已经得到落实,让群众感受到“委员就在身边,声音有人倾听”。
  服务社会,做基层群众的“贴心人”
  “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才能惠及百姓。”李延军认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还要积极回馈社会。他结合各县区居民的医疗和健康现状,多次带领医疗团队前往延川、吴起、宜川、南泥湾等地开展义诊活动,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在宜川县王湾村卫生室,他耐心为老人量血压、讲药理,用通俗的语言讲解脂肪肝防治知识;在延川县永坪镇,他为基层医生示范教学查房,把“代谢综合征”防控理念带到乡镇;在宝塔区第四中学,他手把手教学生急救技能,一堂课让300余名师生掌握了应急处置方法……多年来,李延军为民服务的足迹遍布延安各县区,服务群众千余人次,用医者仁心架起了群众“健康桥梁”。
  在一次次义诊中,李延军发现不同区域的人群存在相似的健康问题,如饮食习惯差、生活方式不科学、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等。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他创新提出“五个一”服务模式,即针对当地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一堂学术交流课、针对当地医院管床医生的一次规范教学查房、针对老百姓的一堂健康教育课、针对患者的一场大型义诊活动、针对帮扶医院疑难危重患者的一个病例讨论。通过这一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诊疗服务,还提升了当地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提高了老百姓的健康意识,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从临床医生到市政协常委,李延军以“双岗建功”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政协委员的风采。他常说:“医生救死扶伤,委员为民代言,本质上都是为人民服务。”正是这份初心,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了最动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