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3日
长歌如炼
    延一井
    1940年秋,“起家井”延19井完钻出油,参战的全体职工在井前留影
    永炼大礼堂
  平坦如砥的洛川塬上,无数工程车辆往来如梭,大型履带吊长臂轻舒,8张直径数十米的巨型“黑胶唱片”次第显形,延长石油千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延安百万方原油储备库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奏响百廿延长炼化事业的新乐章。
  洛川东北200公里外,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圣地延长。百余年前,石油厂先辈们因陋就简,钉木为槽、掘地为池的敲击声、挖土声,透过历史的重重雾霭和披靡高原的猎猎长风,似乎仍在耳畔回荡,像一缕执拗的低音,串接起几代延长石油人走过的足迹、奉献的青春。
  河山几度重整,炼者志道一贯。从1907年建成中国陆上第一个炼油房,用简易设备生产出媲美进口的第一釜灯油,到如今现代化炼厂海量吞吐、智能操控,2024年原油加工量首次突破1500万吨大关——在陕北这块厚重的黄土地上,延长炼化人以心许、以身证,演绎了一曲激荡双甲子的浩然长歌。
   延油之光
  在延长县石油广场,巍然屹立的“延一井”,磁石一般吸引着全国各地前来研学寻根的人们。其实,在它东侧一沟之隔,就是中国石油炼化工业的源头——延长石油厂炼油房所在地。百余年过去,当年城墙西门外火光熊熊、鼎沸不已的石油厂,如今已变作喧闹祥和的人烟市肆。
  好在史乘尚存,仍可略窥其貌。在民国初年延长石油官厂时任总理张丙昌所编著的《延长油矿沿革史》附图上,可以看出当时石油厂已初具规模,除了炼油房,还建有工人宿舍、食堂、柴房、浴室等,并开辟了菜圃,设施简陋但一应俱全。
  创立之初的延长石油厂,实行钻采炼销一体化生产。1907年9月延一井出油后,石油厂用铜制试验釜尝试加工提炼原油,每天能提炼灯油25斤。送到西安检验,“烟微光白,不逊外油”,一时蜚声内外、社会交誉,“延长油矿之名,遂遍全国”。
  石油厂旋即加紧筹建炼油房,选址、绘图和建设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当年10月下旬,一台容量为六石的蒸馏釜安装完成,炼油房竣工投产。当月炼出成品油14箱(约344公斤),经马车道运往西安销售,标志着我国自产的石油产品首次进入市场,结束了国内石油产品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清末风雨飘摇,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开道,神州门户洞开,沦为各路“洋油”的倾销地,美孚、亚细亚、德士古等洋巨头联合瓜分了中国煤油市场。延长出油的1907年,清政府海关册报,中国从美俄及南洋进口石油价值白银达1999万余两,与鸦片、棉纱等并列为大宗。
  延长石油的成功采炼,有力提振了国人发展民族石油工业的信心,也引来列强的觊觎。史料记载,1907年,延长石油厂出产的灯油每斤售价40文,十年后每斤110文,而同期洋油靠岸上海港即在每斤90文左右,临近天津港的北平每斤超过200文,进入内地价格更以倍计。由于物美价廉,山陕附近客商纷纷来购,洋油被迫降价应对。为了掐灭新生的延油之光,列强施压怂恿清政府,欲以收归“部办”之名行合办之实,插手开发延长油矿。后因陕西爱国民众多番抗争,终告破产。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延长石油的发展更是步履维艰。专业人才匮乏,设备难以补充更新,三台炼油釜修了坏、坏了修,还时遭匪患威胁。尽管如此,在张丙昌、包恩駼等多位杰出人物的带领和全厂工人的共同努力下,石油厂建成了槽达洗油房,生产出十余种石油制品,并开通黄河水运通道,在西安设立了销售处。
  由于开办成效显著,1916年,远在西部边陲的新疆省还派专人到延长石油厂考察学习炼油技术,并携带当地石油油样数十斤前来化验。一年后,学成返回的技术人员主持了新疆石油的首次新法提炼,“经试验提炼之石油清亮,颇堪适用。”
  1920年,延长石油注册了“石马”牌挥发油、“双枪”牌擦枪油、“雁塔”牌硬性石蜡、“锦鸡”牌软性石蜡四种石油产品商标,成为中国石油工业最早的商业品牌。
  在边区晴朗的天空下
  行走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仰望头顶近似无限透明的蓝,一种翱翔新天的雀跃感会油然而生。1935年,在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三十载后,延长石油厂的工人们大约也有类似的欢快心情。当年5月,刘志丹率领陕北工农红军解放延长县,石油厂回到党和人民的怀抱,并成立了石油工业战线第一个党支部,历史的天空终于晴朗起来。
  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延长石油厂上下群策群力、土法上马,全力恢复生产,支援红军打胜仗。当时炼油主要靠手工倒油搅拌,每周可炼一到两锅。延川永坪油田生产的原油也用牲口驮至延长进行炼制。石油厂出产的汽油、煤油、石蜡、擦枪油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央驻地和当地机关、部队、学校、团体,成功解决了陕甘宁边区军民用油的紧张局面。此外还研制出凡士林、油墨等新产品,及时满足了红军将士治疗冻疮,以及边区印刷边币、书报材料等所需。
  这座被时任中央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部长毛泽民称为“全中国仅有的石油矿”,在1935年12月至1936年2月的三个月中,所产石油产品除充分供给边区需用外,还“大批运输出口,3个月盈余2000余元”。1936年,在延长县部署召开东征会议期间,毛泽东视察了延长石油厂。他指出,“要抓好石油厂的工作,根据地的石油厂是敌人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延长石油厂千方百计扩大生产,打成了“起家井”延19井,并成功勘探开发七里村油田,原油产量大幅提高。在厂长陈振夏等人的带领下,石油厂自办了小煤窑,添置石窑、工房、制蜡冰窖等。工人们取出早年美孚石油公司下在陕北探井里的20多根旧套管,破开铆制了4口炼油锅和1台蒸汽锅炉,炼油能力翻了几番。技术人员还以重油为原料试制黄油,边区机器润滑油实现自给。
  当时,党的许多领导人都对延长石油厂的发展给予了有力支援。1943年,七里村打出旺油井,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亲自下令,把自己乘坐的小道奇卡车拨给延长石油厂,经工人改装后运油。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将八路军缴获的日军山炮炮筒送给石油厂,由工人制作成封水套管,解决了钻井封水的难题。他还亲自到钻井现场与工人一同打井,极大地鼓舞了全厂士气。
  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厂干部职工的埋头苦干下,1939年至1946年,延长石油厂共生产原油3155吨,生产汽油163.943吨,煤油1512.33吨,蜡烛5760箱,蜡片3894公斤,实现了党中央和边区政府提出的自给有余的战略目标,成为名副其实的“功臣油矿”。
   从跋涉到腾飞
  夜幕下的永坪,苏式风格的延长油矿大礼堂,与广场上跳舞锻炼的人群相映成趣。洛川交口河,塔器林立的大炼厂,被周围山坡上浓密的洋槐花包围,现代工业与绿水青山和谐无间。毛乌素沙地南缘的靖边,运送进口原油的列车汽笛长鸣,让延长炼化来油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
  时代是出卷人,企业是答卷人。从石油厂创立到革命战争年代,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在中国近现代风云际会的每张答卷上,百年延长都写下了可圈可点的答案。
  抗战初期,我国石油进口线被日军完全切断,从前线到后方都陷入了“一滴石油一滴血”的油荒危机中。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母体”,延长石油厂以大局为重,1938年将仅有的两部钻机和18名熟练工人,调往玉门支援油矿开发,为抗战胜利作出卓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延长石油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整体石油战略需要,向全国各地油田培养、输送了1400多名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相继奔赴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有力地支援了祖国各地石油工业的开发建设。
  与此同时,扎根陕北的延长石油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之以恒加大石油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升级炼油化工装置,提升工艺操作水平,成为能源报国和带动陕西地方发展的重要顶梁柱。
  1950年,随着永坪油田产量超过延长,炼油生产重心随之转向。1955年,延长油矿成立永坪炼油工段,1959年油矿总部也迁至永坪,同年原油生产一举突破万吨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借着石油部和陕西省政府“以油养油、采炼结合、滚动发展”的政策春风,延长油矿原油产量逐年上升,1984年原油产量突破10万吨。同期永坪炼油厂正式成立,建成15万吨/年常压装置和国内首套同轴式7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延安明珠”美誉名传遐迩。
  随着陕北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对延长油矿炼油厂进行异地改造,把从六十年代一直采用的热裂化工艺改为催化裂化工艺,实现原油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1986年3月,延安炼油厂正式筹建。为了既节省投资又能满足生产要求,以筹建处主任段长明为首的采购团经过认真考察和多次谈判,引进了加拿大坎姆鲁普斯炼油厂整体出售的生产设备。从1987年4月到1988年11月,一座现代化炼厂奇迹般地崛起于洛川交口河的荒草滩上,50万吨/年常压装置和15万吨/年催化装置先后一次试车成功并投产,成为延长石油炼化产业发展的新起点。
  同时,1993年开始筹建的榆林炼油厂,经过多年滚动发展,到1998年建成30万吨/年常压装置和7万吨/年催化装置,成为塞上靖边一颗冉冉升起的工业明星。
  随着跨世纪的钟声敲响,延长石油集团两次重组,永炼、延炼、榆炼三大炼油厂整体并入延长石油炼化公司。2007年,集团炼油加工量历史性突破1000万吨,一跃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千万吨级炼化基地。
   前途似海,炼者无疆
  一滴沉睡亿万年的原油,在高低错落的塔器和蜿蜒辗转的管道内升腾、沉降,经由现代炼化工业之手的“点化”,变为推动汽车、轮船、飞机等各类交通工具风驰电掣的强劲动力,变成人们日用而不察的塑料、衣服面料、化妆品、食品添加剂、医药等产品的重要原料,融入了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炼化,让油气更有价值。”对延长炼化人而言,这不仅是一种事实表述,更是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多年来,随着延长石油油气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居于产业链中枢的炼化公司致广大而尽精微,炼油加工能力达到1740万吨/年,实现汽柴油全标号生产供应;进口原油接卸加工量从无到有,四年攀升至180万吨/年;建成投产多套清洁油品生产线,2014年、2022年先后助力陕西成为西部首批实施国V、国六B燃油标准的省份。公司航空煤油、液化天然气年产能双双突破百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LNG供应商;实体化工项目首次走出陕西,落户长江之滨;天然气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稳扎稳打,方兴未艾… …
  与此同时,在全体干部职工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接续奋斗下,炼化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所属企业从早年的“一年一检”跃升至“三年一检”,实现装置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为原油加工量跨越1500万吨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大力开展本质安全企业建设,全面落实数字赋能,公司安全管控能力日益增强,“小班组、大安全”特色管理经验被推广应用至全省危化企业。此外,公司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所属6家单位被评为中省行业绿色工厂,2024年炼油综合能耗较三年前下降11.78%,企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追风赶月不相待,拔节桑梓日日新。作为延长石油“埋头苦干、不怕困难”优良传统的源生地和继承者,面对日新月异的能源革命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延长炼化这支“老牌劲旅”,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做大做强产业链,奋力在增长与转型之间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百年延长再登高峰不断贡献炼化力量。 (文/图 胡利强 韩烁 原野 于永刚 孟树林 乔旭刘雯 薛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