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4日
让美好生活在家门口触手可及
——延安城市“微更新”交出暖心答卷
  记者 谷嫦瑜 贺秋平
  坑洼道路蜕变为平坦通途,抬脚即达;废弃边角地“绣”出精巧公园,推窗见绿;灵动雨水化身生态“解渴剂”,滋养城市绿地……在延安,从街角精心营造的微景观,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升级,一场聚焦“小切口”的城市“微更新”正在悄然进行,重塑着城市肌理,更将“便利”与“惬意”精准送达百姓家门口,让美好生活在家门口触手可及。
   方寸地织就幸福网
  傍晚时分,宝塔区桥沟街道刘万家沟的口袋公园里逐渐热闹了起来。孩童自由自在奔跑嬉戏,老人三五成群休闲聊天,惬意十足。
  居民慕延瑞趁着清凉在此休闲锻炼,脸上洋溢着幸福。“以前这里就是个臭水沟,气味呛鼻,夏天路过都要绕着走。现在环境大变样,出门就是公园,大人娃娃都有了好去处,比自家院子还舒服。”慕延瑞的一席话,道出了附近居民最真切的感受。
  曾几何时,道路坑洼、出行困难、环境逼仄是宝塔区山体居民的烦心事。改变,源于“见缝插绿”的口袋公园。这些盘活边角地的微型公园,虽面积不大,却以其巧妙的设计和精准的定位,无缝对接了市民在家门口休闲、健身和娱乐需求。
  从“脏乱差”的臭水沟到“小而美”的口袋公园,这些边角地的华丽转身,是延安城市“微更新”的生动缩影。
  桥沟街道在山体沟道治理中计划建设18个“口袋公园”,目前已建成13个。这些公园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还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休闲场所。
  “公园成为居民茶余饭后的社交枢纽,居民们散步、聊天、活动,生活品质显著提升。”桥沟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卢玮介绍,未来,街道还将引入更多文化活动,如结合传统节日的文艺表演、亲子手工坊和健康讲座,让公园不仅是“绿色氧吧”,更成为社区文化的孵化器。
  堵心路蝶变民心路
  “家门口这条路畅通了,出门心里都亮堂了!”居民罗士义所说的道路,是通车不久的文化沟路。“以前道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泥水冲到路上,路面还发生过坍塌,出行非常不方便。”回想以往的道路,罗士义连连摇头。
  2024年,强降雨导致文化沟道路先后发生三次塌陷,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后经专业机构鉴定,原石砌箱涵出现结构性损坏,亟待重新修缮。为解决该路段安全问题,我市及时启动对文化沟路更新改造。
  文化沟内涝综合整治工程全长1280.8米,总概算投资约9877.6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雨水排洪箱涵、沿街雨污水混错接点、道路和人行道及口袋公园。项目建成后将会解决文化沟片区内涝问题,将片区内涝防洪标准提高至30年一遇。同时,还将对广顺路南侧山体及文化沟路两侧人行道进行海绵化改造,降低城市道路的硬化比例,增加城市绿色空间,降低市政雨水管网排放压力。
  该工程于2024年9月18日开工,主路已完成通车。目前正在进行人行道慢行空间改造及海绵口袋公园等附属工程建设,海绵口袋公园的建成将有效提升大砭沟整体宜居环境。
  路面平坦开阔,通行顺畅安全,交通环境明显改善……全线贯通的文化沟内涝综合整治工程,让昔日困扰市民出行的“堵心路”焕然一新,成为路畅人安的“民心路”。
  “出行的路顺畅了,我们这心里更舒畅。”文化沟居民王延平乐呵呵地说道,“现在家门口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这日子,越来越有滋味。”
   “会呼吸”的城市更宜居
  城市“微更新”不仅要在“点”上精致雕琢,也要在“面”上进行系统重构与生态提升。
  8月12日下午,位于延安新区的人民公园北广场绿草如茵、繁花点缀,来此休闲锻炼赏景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作为我市最早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项目之一,这里通过透水铺装与下沉式绿地结合的设计,让雨水就地消纳,景致更加清新宜人。
  来自西安的游客乔洁徜徉公园,流连忘返,连连赞叹:“环境好、空间足,公园内还铺设了很多透水砖,雨季也不担心积水,体验感非常好,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了。”
  这种“会呼吸”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也深入到了校园。在延安中学枣园校区,校园内植物繁茂,生机盎然。人行步道上,一块块“会呼吸”的透水砖既美观又实用;小花园内,植草沟、导水槽、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星罗棋布,巧妙地融入校园景观之中。
  延安中学行政办公室副主任贺清深有感触地说,海绵校园项目的实施,优化了校园与周边雨水系统的衔接,改善了校园内部雨水散排、积水内涝等问题,使师生校园生活更安心、省心、舒心。同时,还设置了海绵科普长廊等多种设施,让师生在游览、教学过程中能实地深入了解、感受和学习海绵城市相关知识。
  “基于学校的特殊性,我们从‘海绵+教育’的理念出发,在校园内设置了延安市海绵城市展示基地和实践基地,打造海绵城市展示样板,让校园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科普教育和宣传实践阵地。”延安市枣园片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负责人张双说。
  延安中学枣园校区的蝶变,是延安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生动缩影。
  延安市海绵城市建设服务中心主任郭士皓介绍,自我市开展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以来,共谋划实施127个示范项目建设,目前已完工71个,在建项目43个。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我市区域洪涝旱统筹治理成效显著,红色教育基地防涝安全能力明显提高,山体沟道人居环境大幅提升,示范片区建设标杆典范效应突出。
  “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山、水、城一体治理,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加强雨污分流、收集利用等设施改造提标,实施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补齐中心城区建设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海绵项目建设进度,年底前全面完成海绵城市示范市建设任务。”郭士皓说。
  从“口袋公园”的方寸之美,到“ 海绵城市”的系统之变,“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早已融入延安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如今,一幅“精细秀美、便捷有序、韧性宜居”的新延安画卷,正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