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健康课
●教孩子们做手工 7月12日至28日的17天里,延安大学晨露三下乡第二支队的17名队员奔赴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与108名孩子开启了一场关于成长与希望的对话。他们将延安精神融入乡村教育,通过心理辅导、红色文化传承、非遗技艺教学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助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队员们也在这个过程中,用日志记录下了这段温馨的支教之旅。
日志一
拓雨欣 7月14日
昨天,我们下火车后转乘大巴往深山里的学校去,山路有些颠簸。望着山尖的流云,我既期待又紧张,这是我头回进入深山,十分好奇等待我们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第一节课讲安康的非遗文化——安康火龙、汉调二黄、蚕桑文化。课前,一个小男孩开心地说:“老师,我正要写关于非遗的作文,听完课就有素材了!”这话让我更坚定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我准备了三个盲盒,里面是相关照片,让孩子们拆盲盒猜内容。“咱们安康有三样宝贝——会‘飞’的火龙,火花像星星坠落;会‘唱’的汉调二黄,老艺人能把故事唱进人心里;会‘变’的蚕桑,蚕宝宝吐的丝能织成云彩似的绸缎。”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讨论起来。
之后,我仔细讲解三项非遗的背景与发展,孩子们听得入迷。看着他们眼里跳动的光,我突然觉得,一路的辛苦颠簸都值了。这些孩子就像待放的花苞,藏着山里的灵气,一点阳光就能绽放属于自己的花。
日志二
武婵 7月16日
今天我打算为孩子们上一节手工课,内容是做立体花朵贺卡。课前我准备了精彩的板书,刚走进教室,他们就激动地询问我:“老师,黑板上的画是你画的吗,好漂亮呀。”小朋友们的夸赞增加了我上课的信心。
在课堂上,他们认真地一笔一划写下贺卡内容,有鼓励自己的,有表达对长辈的爱,有感谢支教老师的,他们的感情纯真而热烈。他们还发挥想象力去装饰贺卡,有些小朋友甚至做出了机关贺卡。完成后他们骄傲地举起自己独一无二绽放花朵的贺卡,积极地向我展示。
有些爱是说不出口的,我想教孩子们用贺卡表达爱,就像在他们心里播下一颗会开花的种子。看着他们把贺卡捧在手里,认真的神情比任何精美装饰都动人。跟孩子们待在一起让我知道原来快乐这么简单,我也越来越期待接下来的课程。
日志三
张建波 7月18日
我给孩子们讲解的是二元一次方程与三元一次方程,这是大家呼声最高的,也确实是中考的一个常考点。我先出了两道简单的运算题考验孩子们,由于被授课的孩子们年龄差较大,所以有的孩子能很快地解出来,而有的孩子却下不了笔,于是我开始了讲解。我先将三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比作了吃苹果与香蕉,苹果分为果皮、果肉和果核三部分,香蕉分为了果皮与果肉,只有逐步剥开,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生怕漏过每一个细节,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动力。我讲解过后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目,在解答过程中反复提醒消元与带入这两个关键步骤,并且不断检查每一个孩子的解题过程,他们认真努力的样子让我觉得很欣慰,尽管有的孩子还是不能熟练解答,我相信,随着不断重复的训练,他们之后都能很好地掌握这些关键知识。
日志四
梁锯祯 7月22日
今天下午,我将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一节特别的心理健康课——“我的幸福泡泡”。
一开始我用《幸福拍手歌》引入课堂,结合PPT,我引导孩子们思考:什么是幸福?幸福一定要是很大的事情吗?
接着,我要求孩子们画下自己的“幸福泡泡”。孩子们的那些泡泡里,有他们最珍视的、最闪亮的瞬间。那一刻,我看到了幸福在传递,在共鸣。
课间休息时间,听到有孩子说了一句让我眼眶微湿的话:“老师,画画的时候,突然觉得你说得对,幸福不是大富大贵,好多小事情也能让我快乐。”这句话让我意识到这堂课的价值,它让一些对生活有消极情绪的孩子,在看似灰暗的底色中,理解了幸福可以如此细微真实。这远比任何知识点的传授都更让我感到欣慰和满足。
“一个人的影子无法铺满大地,但有些声音,可以传得很远。”我想这就是三下乡的意义,更加坚定了自己支教的信念。
日志五
高宇轩 7月24日
平时我总是讲一些他们不会的板块,这次我决定讲讲预科,我在最后说道:“y=kx+b里,截距b像人生的起点,有人起点高些,有人低些,但它只是开始。而我们的斜率k是前行的方向和力度。 k为正,每多走一步就离目标更近;f再努力也是南辕北辙。一次函数图像里没有永远的上升或下降,就像人生不会一直是顺境或逆境。但只要k的方向没变,哪怕暂时低谷,终会朝着想去的地方延伸。这可能是你们最后一次听我上课了,也有可能是我们最后一次相见,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很完美,但是只要我们像一次函数一样,带着初心和目标,踏实走好每一个横坐标,我们都会走向正确的轨迹。”
这一堂课我没有了往日的严厉,却多了份庄重。看着他们的面孔,一个个名字脱口欲出,或许未来的图像不再相交,但这段y=kx+b的日子,永远是我坐标系里最温暖的一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