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八载干戈仗延安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下)
    ● 嘉宾樊高林


   主持人宁滢: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我们深知这场胜利不仅是无数军民浴血奋战的结果,更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本期,我们继续邀请延安市政协退休干部樊高林,和我们深入探讨抗战胜利背后的科学理论以及各方为抗战作出的贡献。
  宁滢:抗战的胜利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些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
  樊高林: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大发展的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形成全党共识,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时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抗战才取得最终胜利,中国人民才走向彻底的民族解放。
  统一战线理论是抗战胜利的政治基础。毛泽东关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思想,摆脱了意识形态差异的束缚、隔阂,指出:“不管是否帝国主义国家或是否资产阶级,凡属反对法西斯德意日,援助苏联与中国者,都是好的、友善的、正义的。凡属援助德意日,反对苏联与中国者都是坏的、有害的、非正义的。”他坚持从“以必要斗争求必须团结”的立场出发,面对社会制度不同,将斗争的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统一,把握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整体性政治特点,将中国的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独立自主,同时不放弃一切可能争取外援,正确处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企图,中华民族如何团结一致,汇聚力量,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至上,正确把握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个大局,适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大战略。中共否定左倾关门主义,通过“反蒋抗日”“劝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统战政策调整,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投降日本,成立汪伪政权。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反动方针,出台了一系列文件。11月,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又确定了以“军事限共为主”“政治限共为辅”的反共方针,不断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发动进攻。同时,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
  1940年7月,国民党要求将50万八路军、新四军缩编为10万人,并限定在黄河以北活动。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诬蔑新四军叛乱,调集7个师的兵力,将1万多新四军围剿,并取消番号。在国民党蓄意挑衅摩擦的艰难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高举“抗日高于一切”的旗帜,以斗争求团结,维持了国共合作、抗战到底的格局,成为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
  宁滢:持久战理论在当时是如何提出的,对战争的走向有何影响?
  樊高林:持久战理论是抗战胜利的指路明灯。1938年,日军侵占了我国大批城市和大量国土,中国军民顽强抵抗付出巨大牺牲。这时国内对抗战的前途产生了消极疑虑。国共两党内部出现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论调困扰,严重影响了全民抗战的意志。“亡国论”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战斗力不强,再战必然失败。“速胜论”认为,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外国定会援助中国,幻想依靠国际援助打败日本。面对这种形势,毛泽东站在战略高度提出持久战理论。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两篇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形势,系统总结国内革命战争“以弱胜强”的经验教训,写出了《论持久战》,深刻分析抗战暴露出的各种矛盾和显现的规律性问题;深刻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使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形势。同时指出,死打硬拼,一败再败,单纯防御战法的局限。中共在洛川政治局会议上,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将持久战方针具体化,确立了全局持久战的成熟战略构想: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广泛发展,配合、策应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国民党要保存主力,发展军事力量,持久抗战打败敌人。
  实践证明,持久战理论是全民抗战的精神武器,是夺取胜利的指路明灯。不仅武装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民众,同时也得到国民党军队的认同和运用。叶剑英将《论持久战》单行本送给国民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白崇禧读后深受启发,便呈送蒋介石。白崇禧概括持久战精神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在蒋介石的认同下,将《论持久战》印发军官,通令全军作战效法。于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以“持久消耗”战略坚持抗战,与共产党敌后战场“持久制胜”战略遥相呼应,使两党军队在战场上策应、配合,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直到取得抗战胜利。
   宁滢:游击战在抗战中是一种重要的作战方式,它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成果是怎样的呢?
  樊高林:游击战理论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民众基础。在近代战争中,游击战被视为正规战争的辅助手段,纳入战术范畴。毛泽东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摆脱局限性认识,将其纳入战略地位,由正规战的从属地位上升为主体地位对待。这是马克思主义战争理论中国化的创举。毛泽东指出:“战争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全国的老百姓,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敌后战场的抗战实践,丰富和完善了游击战的战略战术体系。毛泽东指出,我弱敌强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必须“避免一切被动的呆板的战法”,要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创造性地处理一切战略战术问题,不追求正规战那样迅速的成效和显赫的名声,力求“集小胜为大胜”,将无数不起眼的胜利积累成大的战略胜利。
  在全面、系统、管用的游击战理论指导下,亿万民众积极投身战争,创造出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丰富多样的“草根战法”,形成“村自为战、人自为战、无时不战、无处不战”的人民战争汪洋大海。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武工队,芦苇荡、青纱帐到处是战场,“雁翎队”“麻雀战”满天飞。抗日武装大发展,从最初的几万人,发展为百万大军和200多万民兵,创建了19个抗日根据地,拥有上亿人口,盘活了战局,使日寇顾此失彼,陷入困境。游击战理论的正确指导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雄厚的民众基础。
  宁滢: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权建设在抗战中又起到了怎样的保障作用呢?
  樊高林:抗战期间,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不断加强。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增强引领力。通过构建严密的组织体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严格党的纪律。提出“四个服从”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通过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号召力。党员队伍由全面抗战初期的4万名左右发展成120多万名,政治影响力在国内外空前扩大。中共日益成熟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军事路线为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和解放事业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相继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联合政府》等重要著作,深刻阐明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提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武装了全党,为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规划了蓝图。
  同时,将陕甘宁边区作为民主政治政权建设的试验区,建立民主政权,向抗日敌后根据地推广。在中共中央领导下,1938年8月启动筹备成立陕甘宁边区参议会,1939年1月19日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学习苏联政权建设经验,借鉴西方议会组织形式,结合边区实际情况进行民主政治政权建设实践。实行“三三制”政权组织原则:“中共党员占三分之一,党外进步人士占三分之一,中间派人士占三分之一。”毛主席在抗战三周年发表《团结到底》重要文章指出:“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既不赞成别的党派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一党专政。”“三三制”即是统一战线政权。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政权建设的经验在抗日敌后根据地,直至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得到全面推广,为新中国的建立构建了雏形。
  宁滢: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国内军民的浴血奋战,海外华侨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您能具体讲讲他们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吗?
   樊高林: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策略和侨务政策的感召下,海外各华侨组织声援、募捐等各种形式支援祖国抗战。一批又一批爱国华侨青年不畏艰险回到祖国,奔赴延安,参加抗战。
  以陈嘉庚为首的南洋爱国华侨组织,从1937年至1942年为国内捐赠国币13亿多元。国民政府发行了6批救国公债和国防公债共30亿元,其中华侨购买11亿元。此外,还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1000辆,大米1万包,以及大量药品、衣物等共3000多批。
  延安和抗日根据地也收到华侨捐款1亿多元,以及部分药品、物资、车辆等。
  为限制日本经济贸易,世界各地华侨开展了广泛的抵制日货运动,以削弱日本经济,支援抗战。
  国军空军战斗机飞行员中有三分之一为归国华侨。美国归侨飞行员江东胜屡建战功,为歼击机队长,在1941年3月14日保卫成都空战中,击落8架日机,终因寡不敌众被击中,壮烈殉国。
  陈嘉庚在南洋登报招募汽车司机和修理工,首批选出3200名,回国支援抗战。据不完全统计,仅奔赴延安和各抗日前线的华侨青年学生、工人1万多名。他们中有许多人为国英勇牺牲。
  印尼归侨著名抗日女英雄李林,共产党员,雁北抗日独立支队骑兵营教导员。1940年4月在反扫荡战斗中,为掩护晋绥特委和500多名群众,引开日寇,顽强战斗,负伤被围,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年仅24岁。
  为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报道国内抗战真实情况,争取国际舆论从道义上支援中国抗战,海外华侨办报刊,派遣记者回国,奔赴延安和抗日前线采访报道。
  黄薇是新加坡《星洲日报》、香港《星岛日报》特派回大陆的第一个华侨女记者。她不顾安危赴徐州会战前线采访,1938年5月随军突围后辗转来到延安,和其他几名华侨记者一起受到毛泽东接见,使她对中共有了新的认识;8月25日,她随陕甘宁边区参访团赴晋察冀根据地采访,写出《活跃在敌人后方》《晋察冀边区访问记》等百余篇通讯报道,发表在各种海外报刊,向世界宣传了八路军坚持抗战的真实情况。
  在延安的新闻舆论战线上,许多业务骨干为归国华侨。他们分别担任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社的总编、编辑、记者,英、俄、日语翻译、播音,电台机务、印刷技术人员。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及时准确地把党中央的声音传向外界,保持了延安和国内外的联系。
  广大华侨发挥各自特长,在延安兴办实业,发展经济。先后办起振华造纸厂、华侨毛纺厂、光华制药厂、新华化学厂、丰足火柴厂、延安兵工厂、光华商店等工商企业。这些实业为克服边区经济困难,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发挥了重大作用。
  宁滢:除了国内军民和华侨,国际友人在抗日战争中也给予了我们很多支援吧?
  樊高林: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许多国家的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有的直接参战,有的在战场救治伤员,有的深入前线以新闻为武器报道抗战实情,他们的奉献牺牲铭记在抗日斗争的史册里,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朝鲜民主共和国主席金日成曾在东北抗联参加战斗,是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朝鲜人民军元帅崔庸健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韩国金九组织的“朝鲜义勇队”义士尹奉吉,于1932年4月29日在上海虹口公园日军集会上,炸死炸伤侵占上海的日本陆军大将白川义则等多名高级将领,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
  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当过八路军的兵,参加过抗日战争。
  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援助了大量武器装备。1937年8月至1941年6月,苏联先后派志愿航空队3665名参加中国抗战,其中飞行员1091名,其余为机械师和地勤辅助人员,战斗机347架,轰炸机328架,教练机、侦察机44架。击毁日机560架,炸毁日军舰、船只23艘。志愿航空队牺牲飞行员236名。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1938年8月14日将日军武汉机场炸成一片火海,返航时被击中迫降长江壮烈牺牲。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958年,我国在四川万县兴建了库里申科烈士陵园,同年,周恩来总理邀请库里申科的夫人和女儿出席国庆招待会。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高度赞扬了库里申科,指出:他英勇牺牲在中国大地上,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英雄……
  由陈纳德组建的美国志愿航空飞虎队,1941年8月首批招募飞行员110名,机械师等150名,支援抗战。出击空战31次,击毁日机299架,击毁日舰、船44艘。飞虎队有多名成员在抗战中牺牲。
  多国援华抗日的医务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在战地救护伤员。如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印度的柯棣华、巴苏华,德国的贝尔,波兰的傅拉多,奥地利的傅莱,罗马尼亚的杨固,捷克的柯里格等等。
  来华的外国新闻记者也有许多。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冒险来到保安(今志丹)采访中共和红军,写出《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1937年10月,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山西,随八路军总部,成为第一个国外随军记者。1938年德国共产党人、著名记者汉斯·希伯来延安采访报道,11月随八路军在大青山与日军作战,壮烈牺牲。德国人约翰·拉贝寻求国际援助,庇护、救助了25万难民,并写下举世闻名的《拉贝日记》,记录了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实况,向世界揭露了日军暴行。
  这些援华抗日志士的英名均铭刻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史册中,永垂不朽。
  此外,日本共产党人冈野进领导的日本反战同盟成员们也为抗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宁滢: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我们又该如何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呢?
   樊高林: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美国、英国、苏联在德国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中美英三国于7月26日发表《波茨坦公告》(共13条,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之后加入公告),重申《开罗宣言》条款(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签署),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必须归还其侵占的中国领土,包括东北各省、台湾及澎湖列岛,彻底铲除军国主义、审判战犯、解除武装、限制其军事工业等。《波茨坦公告》是对《开罗宣言》的重申、强化,并得到苏联斯大林的肯定,以国际协定的形式公布于世,表达了同盟国打击并惩罚侵略者、维护国际正义的共同政治意愿,其合理性、严肃性、正义性和有效性毋庸置疑,世界公认。
  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国际发布投降诏书。9月2日,美英中法等九国代表于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书。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接受投降日军128万人,伪军146万人。
  在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14年里,千千万万抗日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夺取胜利献出生命。东北抗联赵尚志将军、杨靖宇将军、女英雄赵一曼壮烈牺牲,八位女战士不作俘虏英勇投江自尽。八路军左权将军,新四军彭雪枫将军,回民支队马本斋将军;国军张自忠、佟麟阁、戴安澜、赵登禹、谢晋元等将军血洒疆场。狼牙山五壮士战斗到最后跳下悬崖,放牛娃王二小把日寇引入埋伏圈惨遭杀害。英雄的事迹举不胜举,他们为了民族解放、祖国独立视死如归,用鲜血谱写了辉煌的抗战史诗。他们如灿烂的群星照耀着祖国大地。他们用豪情壮志熔铸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高度概括了抗战精神的内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当前,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战精神的论述,深入研究抗战光辉历史,廓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雾,驳斥否认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错误论调。坚持正确的抗战史观,以史为鉴从中汲取斗争智慧,以抗战精神为奋进动力,强化爱国主义凝聚力,应对前所未有的世界大变局形势下,来自国内外的种种挑战,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主权,保卫国家安全,为实现祖国统一,团结奋斗。为促进国际社会文明进步、和平发展,作出中华民族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