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 通讯员 惠兴文 刘涵雨
近年来,延安法院围绕“用延安精神建设好延安法院,争做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传承人”治院理念,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定《全市法院“八五”普法工作实施方案》,以“十三项工作”为抓手,大力开展具有延安法院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志丹法院张丽梅荣获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个人,延安中院先后被评为全省“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全市法治宣传先进单位”,普法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突出政治引领 主动担当作为
延安法院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定期组织法官干警参加普法考试,参考率、合格率达99%。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传承人民司法优良传统,开展“学习马锡五,做好传承人,作风争一流,工作争头部”的“学做双争”实践活动,形成“人人学习马锡五、人人都是马锡五”浓厚氛围。
该院立足审判职能,通过开展公开审理、“民事案件最后一问”、“判后答疑”等开展普法宣传。2021年以来,延安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73852件,结案261825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推动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今年以来,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发出司法建议11份,提供行政执法咨询19次,协同推进法治政府、法治延安建设。
该院出台《关于为奋力谱写延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与保障的意见》,累计审结各类商事案件152282件,涉案金额248.38亿元。建立信用修复评价机制,为主动纠正失信行为企业修复信用近120条。聚焦解决企业经营难点,为民营企业家代表专题授课130余次。推进破产审判专业化,审结公司强制清算、企业破产重整案件,利用法治方式为企业纾困排忧解难。深化“府院联动”机制,与各级行政机关签署联动协议81项,召开府院联动、联席会议60余次。两级法院通过示范诉讼、指导调解,协同化解涉众纠纷155起,指导520家物业公司化解纠纷、优化服务。
该院还建立专业化审判团队,构建“三合一”审理模式,累计审结环境资源案件1486件,追究刑事责任661人。签署《黄河中上游流域毗邻省区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框架协议》,开展跨流域、跨区域司法协作。宝塔法院设立革命文物保护巡回法庭,黄龙法院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巡回法庭,吴起法院依法审结全市首例盗掘古脊椎动物化石案。
厚植为民情怀 总结办案经验
延安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多元解纷“十个少一点”目标,积极开展“千场普法宣讲”“千场走访座谈”“千场巡回审判”。甘泉法院创新“九平说法、快板普法”,志丹法院拍摄“杨阳说法”节目,用“情景剧+解说”普法,让法院普法“接地气、冒热气”。组织开展法官干警“入村组、进社区、走企业、访群众”大走访活动,延安法院“蔬菜法庭”“能源法庭”“旅游法庭”开展巡回办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以“万件矛盾纠纷化解”为要求,研发应用“码上法庭”微信小程序,实现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打通多元解纷“最后一公里”。
该院保持“高压”执行态势,大力开展“陕亮执行”“三秦飓风”“延河风暴”等执行攻坚活动,加强同公安、不动产、金融、税务等单位协作,健全查人找物联动机制,进一步压缩失信被执行人活动空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温度和力度。近五年来,全市法院受理执行案件104797件,执结97544件,向申请人兑付案款148.99亿元。
该院在全省创新发布《延安中院裁判观点》,为规范类型化案件审判执行提供指引参考,有效减少非必要上诉、发改和再审。2023年以来,裁判观点已连续发布14辑,《关于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裁判观点(试行)》等得到交管、保险、公安、检察等有关单位和办案法官好评。
该院开展送法进监狱活动,利用远程直播系统开展法治宣传讲座、观看庭审直播等,对服刑人员进行普法宣传,增强法治意识和守法观念,防止出狱后重新犯罪。开展“减假暂”案件质量大评查,创新推出罪犯改造日记、心理健康评估制度、严格医学技术审核等15项改革机制,全面规范“减假暂”案件办理,确保刑罚执行公平公正。
把握普法重心 不断探索创新
延安法院深入推进“清廉法院”建设,先后出台《持续推进司法作风建设二十条意见》,编辑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选编,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强化日常监督,开展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长期未结案等监督检查。出台《保障律师权益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机制建设实施意见》,打造法律职业共同体良性互动的“延安样板”。
该院创新构建“红色基因、黄土情怀、蓝天圣地、绿色发展、橙色创新”的“五色”法院文化体系,用法院文化教育引导群众学法用法、尊法守法。成立旧址管理中心,稳步推进边区审判史陈列馆和中院院史馆建设,搭建“一书、两馆、一剧、一歌”文化载体,延安法院“红色法院”文化项目入围全国法院文化品牌50佳。
该院与市融媒体中心等合办《法在身边》等普法节目4700余期,通过微信、微博、网站发布普法案例信息超2万条。建立新媒体工作室,开通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账号。拍摄全市法院“法官讲巡回办案故事”短视频40余集,《与信仰同行》短视频获全国法院第九届微电影微视频“金法槌奖”,《苹果红了》《绿意盈盈安宁山》分别在全省法院优秀“三微”作品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延安中院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法院宣传通联工作先进单位”。
该院抽调法官干警担任辖区学校兼职“法治副校长”,开展送法进课堂、“开学第一课”、现场旁听庭审案件等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发挥“红领巾法学院”作用,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法律。延安中院拍摄“开学季法官姐姐说”系列普法视频,连续3年开展“圣地蓝天、法佑校园”主题普法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宪法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国际禁毒日等常态化普法宣传。
该院充分利用延安红色司法资源,深入挖掘、认真总结我党早期,特别是陕甘宁边区时期红色法治文化,抢救性整理延安时期司法档案1000余件,启动《陕甘宁边区法院史》编撰工作,为传承红色司法文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历史经验。与31所高等院校共建“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实践基地”,开发教育培训精品课程2件,编排红色司法情景党课《法院山》,累计为全国法院协调在延举办培训班350余期,近2万人接受红色教育。
让法治春风吹遍城市乡村。今后,延安法院将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持续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筑牢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思想根基,用好延安丰富红色法治资源,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打造精品普法案例库,大力拓展新媒体普法阵地,提升普法的覆盖面和吸引力、感染力,讲好新时代延安法治故事,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延安新篇章贡献更加坚实的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