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0日
延安市人民医院成功完成首例“无痕补心”术
  本报讯(通讯员 李浩)延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近日成功实施全市首例生物可降解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植入术,为一名14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现“无痕补心”。该手术标志着本区域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正式迈入“介入无植入”时代。
  患者小宇(化名)因长期头晕、心慌影响学业,经心脏超声确诊为“房间隔缺损(直径9.8mm)”。传统金属封堵器需终身留存体内,对生长发育期青少年存在潜在影响。心血管内科白宏兴主任、何勇教授领衔的结构性心脏病团队综合评估后,决定采用创新性生物可降解封堵器——该材料可在完成“桥梁”作用后完全降解,避免金属异物残留。
  手术由王丽娟主任医师、姚龙主治医师操作,在超声诊断科张建蕾主任团队全程精准引导下进行。团队经股静脉微创穿刺,将可降解封堵器输送至心脏缺损处,严格按标准化流程展开盘面并锁定。全程仅耗时30分钟,无手术切口。术后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精准且无残余分流,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
  本次手术的核心突破在于封堵器的“自我消亡”机制:
  临时支架:植入后立即封堵缺损,为心脏自愈提供支撑;引导再生:刺激自身组织沿封堵器骨架生长,逐步修复缺损;安全降解:约1~3年内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实现“介入无植入”。“相当于为心脏创造‘二次发育’机会,尤其契合青少年生理需求。”王丽娟主任医师解释道。
  此技术填补了陕北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可降解介入治疗空白。白宏兴主任表示:“患者无需辗转外地即可获得前沿治疗,体现了医院结构性心脏病诊疗体系的完善。”未来科室将持续探索微创技术创新,推动更多心脏病患者重获“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