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6日
产能突破百亿方 能源“动脉”更畅通
——延安能源输送网络建设纪实
    ●储气调峰除锈作业

  记者 高乐 通讯员 乔钰
  在沟壑如织的黄土高原褶皱间,纵横交错的油气管道宛如大地的“动脉”,日夜不息地输送着能量。它们不仅是能源传输的通道,更是经济腾飞的“生命线”,编织出延安跨越发展的底气与希望。
  穿岩破壑,能源“动脉”更畅通
  走进延安气田中区南部甘泉下寺湾净化厂天然气外输管道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人声鼎沸。工人们头顶烈日,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冲刺。
  作为我国第四大气田,延安气田探明储量高达1.3万亿立方米。2024年,随着中区北部产能建设项目的投产,延安市天然气年产能达到128亿立方米,年产量历史性突破百亿立方米大关,跃居全国第四,增量贡献占全省总增量的80%。而正在建设的中区南部净化厂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将进一步提升气田公司的供气能力,有力保障下游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气需求。
  延安气田中区南部净化厂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于2024年11月底开工,总投资26亿元,占地320亩,投资处理规模达25亿立方米/年,是陕西省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
  这条外输管道全长37.3千米,宛如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一头连着延安大气田中区南部的净化厂,一头将通向沿线千家万户。它不仅要穿越8处“V”形深冲沟,还要完成3条定向钻施工。
  从松软的黄土层到坚硬的砂岩层,从承载千年历史的秦直道遗址到湍急的洛河河谷,每一米管道的铺设都是对建设者技术和意志的双重考验,堪称一项地质工程奇迹。“尤其是秦直道遗址定向钻段,有92米的高差和强风化砂岩层,工程团队先后经历了5次方案优化。”延长石油管道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焦健感慨道。
  施工过程中,挖掘机在85度的陡坡上“如履薄冰”,工人们系着双重安全绳在绝壁上进行开槽作业,宛如在绝壁上“绣花”。当地老农看着穿山越岭的管线不禁感叹:“这哪是铺管道,分明是在给大地做精密手术!”
  “目前,项目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建成投产后,可新增产能4.7亿立方米/年。”延安气田中区南部净化厂天然气外输管道工程现场指挥姬延平告诉记者,该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有力保障下游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气需求,还将推动天然气利用快速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
   精准调峰,能源保供更稳定
  百公里外,延安市宝塔区蟠龙镇与青化砭镇交界处,一场关于能源调峰的“战役”正在悄然打响。
  延安储气调峰LNG项目配套管道工程,虽然管线全长仅8千米,但却如同一条精密的“血管”,连接着气源与炼化调峰站,肩负着保障能源供应稳定的重要使命。
  施工现场,工人们熟练操作焊接设备,火花四溅,一根根管道在他们手中精准连接。该工程设计输气规模200万立方米/天,建成后将与4个5万立方米储气罐共同构成调峰保供系统。冬季用气高峰时,每天可输出144万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50万户家庭一天的用气量。
  自今年年初开工以来,项目建设团队与大风、高温等恶劣天气展开拉锯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该项目技术负责人蔡海军清晰地记得,今年3月那场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导致能见度不足5米,工人们只能摸索着操作设备;酷暑时节,大家凌晨开工、傍晚奋战,与烈日赛跑……
  “这条管道建成后将确保延安调峰LNG站的原料供气,实现天然气资源的就地消纳。”蔡海军表示,调峰LNG站作为应急气源,冬季可向天然气管道补气保供,成为守护能源安全的“调峰卫士”,有效保障延安及周边地区居民和企业的稳定用气。
  纵横织网,能源版图再扩容
  作为陕西油气管网建设的“主力军”,延长石油管道公司2025年在延安志丹县、甘泉县,榆林靖边县、铜川市、咸阳市三原县等多地铺开建设大网,在建项目数量、投资规模与技术难度均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延西线成品油管道升级改造工程、延安应急保障基地等重点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筹备中,一张覆盖全省的能源网络正在悄然成型。
  从管道运输到储气调峰,再到织密网络,延安能源版图正加速扩容。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共同编织起延安能源输送的大网,不仅畅通了能源“动脉”,更加强了各能源输送环节的协同配合,为延安能源产业发展筑牢根基。未来,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与投入使用,延安的能源输送将更加高效、稳定,为地区经济腾飞注入强大动力。
   建设者说
  这是责任,更是机遇。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周边企业的沟通协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高质量完成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任务。——延长石油管道公司党委书记 郭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