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近日又“出圈”了。随着国产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的热映,影片中一段由延川县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延安市陕北说书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高永原配唱的陕北说书《取经西行有模样》既出新又出彩,也让更多人认识并喜爱上了陕北说书,展示了我们本地传统曲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创新方向和更多可能性。
陕北说书等传统曲艺大多是从民间生长起来的“土味儿”艺术,受到地理条件、传播渠道等因素的影响,相较之下略显小众,但其通俗易懂,接地气、近民心,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这是传统曲艺珍贵的生存根基。时代更迭,它们必然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自我更新、发展。把说书艺术融入现代动画叙事情境,碰撞出了令人惊奇的情感共振,这也给了我们传统曲艺创新发展新的启发和有益借鉴。
要让更多传统曲艺“走出去”,就需要契合新兴业态,不断创新“玩法”。既坚持好自身的艺术定位,接续开展传统曲艺送下乡、进校园等活动,也可借助流行热点丰富艺术形式和内涵,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的关注,让更多传统曲艺走出它的原发地、扩大影响力。相关部门要抓好这波流量,借助新技术、新媒体等手段和平台,打破传统艺术形式的限制,推出更多趣味性较强的跨界融合文旅产品,让传统曲艺在新情境里讲好“新故事”。另外,多洞察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段、传播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去吸引和培养青年观众,培养他们对传统曲艺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扩大传统曲艺的社会影响和受众群体,保持传统曲艺传承常青、常新。
传统曲艺不只是“土”,还得很“潮”;不仅念“旧”,还要创“新”。守住“土”味,紧跟时代风潮,关注流行热点,让我们本地更多的传统曲艺“走出去”,这样才能在“出圈”的同时找到更好的“破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