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0日
腰椎管狭窄如何“松绑”?
通讯员 陈琪璐 记者 宋伟
  想象一下,你腰部的脊椎中央有一条名为“椎管”的重要通道,里面居住着掌控你双腿感觉和运动的神经束。这本应是一个宽敞舒适的“家”,但随着岁月流逝或某些原因,这个家会逐渐变得拥挤不堪——这就是“腰椎管狭窄”。
  它本质上是指腰椎部位的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变得异常狭窄,挤压了穿行其中的神经和血管。这种“拥挤”最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是腰腿痛、行走困难的常见元凶之一。
  那么,这个“家”为何会变窄,有没有什么合适的治疗方法,中西医如何协作治疗呢?我们采访了延安市中医医院骨科主治医师,骨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杨志军。
   椎管这个“家”为何会变窄?
  杨志军说,主要有三种原因:
  一是岁月磨损(退行性变):最常见原因。就像水管用久了会生锈、变窄一样,腰椎的椎间盘会脱水、变薄、膨出;关节突关节会增生肥大;韧带(尤其是黄韧带)会增厚、松弛甚至钙化。这些变化都在一步步侵占椎管的空间。
  二是先天不足少数人天生椎管发育得比较窄小,年轻时可能无症状,但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轻微退变就容易压迫神经。
  三是其他因素:腰椎不稳、滑脱、外伤、手术后的瘢痕组织等也可能导致继发性狭窄。
  中西医携手,为神经“松绑”
  杨志军说,一旦确诊腰椎管狭窄,医生会根据狭窄程度、症状严重程度、对生活的影响,以及整体健康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治疗:精准减压,恢复空间。有两种治疗方式:
  一是保守治疗(适用于轻中度、症状不严重影响生活患者)。
  休息与活动调整:避免久站、久走及腰部负重。学习保护腰椎的正确姿势。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减轻神经根炎症和疼痛;神经营养药物,营养受损神经;脱水消肿药,减轻急性期神经水肿;肌肉松弛剂,缓解腰部肌肉痉挛;对于疼痛严重者,可能使用阶梯镇痛药物。
  物理治疗:牵引、理疗、核心肌群训练、姿势训练与体疗,避免进行加重狭窄的动作。
  注射治疗:硬膜外/神经根封闭:在影像引导下将激素(皮质类固醇)和局麻药精准注射到受压神经周围,消炎止痛。
  二是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或出现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患者)。
  微创技术:微创通道下椎管减压术,通过微小切口,利用特殊管道器械精准切除增生的骨赘、肥厚的韧带等压迫物,解除神经压迫。内镜下椎管减压术,通过更细的内窥镜通道,在直视下进行减压。
  开放手术:椎板切除术/椎管扩大成形术,主要针对严重狭窄、多节段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或滑脱患者。
  中医治疗:调和气血,通络止痛。
  中医认为腰椎管狭窄属“腰痛”“痹症”“痿证”范畴,多与肾气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气滞血瘀有关。治疗强调整体调理、标本兼顾。
  一是中药内服。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辨证论治是关键。
  二是中药外用。膏药贴敷: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功效的膏药贴于腰部或痛点。中药熏蒸/溻渍:利用药物煎煮产生的蒸汽或药液热敷患处,促进药物吸收和局部循环。
  三是针灸疗法。刺激腰部(如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夹脊穴)和下肢(如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足三里、昆仑等)穴位,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缓解疼痛、改善麻木和肌肉力量,是中医治疗腰椎管狭窄的重要手段,常与中药结合使用。
  四是推拿手法。主要采用轻柔的滚法、按揉法、点穴法放松腰臀及下肢肌肉,缓解痉挛;配合下肢牵抖、拔伸等手法松解黏连。(注意: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腰部推拿需极其谨慎。应避免强力旋转、扳法及过度后伸等可能加重压迫的手法。)
  五是功能锻炼。急性期后,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锻炼至关重要:可以练习如“五点支撑”、“小燕飞”、仰卧位抱膝、骨盆倾斜等动作增强核心肌力,也可尝试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动作,调身、调息、调心,有助于整体康复。但所有锻炼以不引起或加重症状为前提。
  杨志军说,腰椎管狭窄虽常带来困扰,但现代医学与中医智慧的结合,提供了从保守到手术的完整解决方案。理解疾病本质,科学应对,积极康复,即使神经的“家”略显拥挤,你依然可以找回行走自如的从容。当腰部与腿部的不适开始影响你的步伐,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别让狭窄的空间限制了生活的宽度。
 

专家档案


  杨志军 骨科主治医师,骨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规范化诊治基地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创
  伤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与关节病学会委员。擅长脊椎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胸腰椎骨折、四肢骨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可协助开展脊柱内镜手术及膝髋关节置换、膝关节单髁置换、复杂创伤、脊椎病理性骨折等手术。对骨质疏松、颈肩腰腿痛及膝关节骨关节炎阶梯式治疗有
  独到见解。发表学术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