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犹如一颗深埋的种子,隐匿于每个人灵魂深处最柔软的土壤里。它静默无声,却蕴含着破土而出的磅礴力量;它无形无相,却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坚实基石。我们时常感知不到它的存在,直到某个特殊时刻,它便蓬勃生长,撑起生命的苍穹。
2025年9月3日,一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日子。天安门广场上,钢铁洪流踏响大地,和平鸽群飞向蓝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在这里举行,我们全校师生齐聚教室,共同观看这场庄严的盛典。屏幕上,三军将士挺拔如松,新型武器装备熠熠生辉,我的内心仿佛被什么击中了。
当抗战英模部队的一面面战旗走过,我的思绪飘向了历史深处。我想起2018年那位在科研岗位上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王焕玉教授。他在粒子天体物理和空间探测领域研究中突发心脏病,昏倒前的最后一句话,竟是对着未完成的实验道出一声“对不起”。这是一种怎样的责任担当?它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他深感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性,便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作为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责任,是对使命的忠诚,是对价值的坚守。
耳边回响起阅兵仪式的雄壮音乐,我的目光聚焦在屏幕上。一个个方队步伐铿锵,一张张面孔坚毅果敢。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集中展示了我军新体制、新能力、新风貌。这场阅兵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巨大牺牲的深切缅怀——在那场事关民族危亡的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更是对捍卫和平决心意志的坚定表达。
我的心中涌起一股热流,那颗名为“责任”的种子终于破土而出。我明白了,责任是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是公交司机黄志全在生命最后一刻稳稳停住汽车保障乘客安全的壮举;是17岁的李振华毅然告别故乡南京,来到山东沂源县支教,用知识改变山区孩子命运的坚持。责任不分大小,不论领域,它是连接个人命运与国家未来的桥梁。
“接下来请教练方阵进行阅兵。”随着最后一个方队走过,阅兵仪式缓缓落下帷幕,但激昂的音乐久久回荡在我的心中。有人问我:“那颗种子怎么样了?”我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回答。
我只知道,我的心中已经长出了一棵参天大树!树干上镌刻着历史的教训,枝叶间流淌着时代的呼唤,根系深处连接着民族的命运。仔细看去,树上清晰可见几行大字:不畏艰难,砥砺前行,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责任——它并非外在的重负,而是内心觉醒的力量;它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永恒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唯有如此,才能让和平的鸽群永远翱翔于祖国的蓝天,让胜利的荣光永远照耀民族复兴的征程。 (指导老师 王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