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罗棋布的革命旧址到雄浑壮观的自然风光,从绿意盎然的山川大地到多姿多彩的非遗民俗……革命圣地延安,正精心绘就一幅幅多彩文旅画卷——景区内游人如织,旅游市场热度攀升,文旅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诗与远方”。
信仰之光引客来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汇聚延安,在这里追寻红色印记,汲取奋进力量。
一大早,延安革命纪念馆内人头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怀着崇敬之心走进这座承载着厚重革命记忆的红色殿堂。在一件件斑驳的文物、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前,游客们驻足凝视,追寻历史足迹,感悟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
“特意带孩子来转转,想让娃看看革命老区的旧址,了解前辈们是怎么艰苦奋斗、开创伟业的,把这些红色故事刻在孩子心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渭南游客王晓斌的话道出了许多家长带娃“打卡”革命圣地的心声。
河北游客路广新则带着别样的感悟:“我们在延安先体验了窑洞民宿,今天第一站就来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设计师和创业者,看到先辈们用过的器具、写过的书信,特别受触动,他们凭着坚定的信仰开创事业,这种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为了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延安革命纪念馆不断升级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运用数字化手段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厚重历史。
“ 今年上半年,我们馆日均接待游客约1万人次,节假日和暑期更是络绎不绝,尤其是我们的特色服务和文创产品,受到了游客的广泛好评。”讲解员王园园介绍道。
绿水青山醉游人
红色旅游持续火热,黄土高原的绿水青山同样吸引力十足。
以黄龙县为例,各大景区与乡村旅游点客流持续攀升。在白马滩镇“ 暖山河畔”露营基地,蓝天、碧水、木屋构成一幅灵动画卷,成为游客休闲的好去处。“沿路花草树木、林荫小道尽收眼底,周末带家人孩子来,太适合休闲了。”韩城游客卫女士赞不绝口。
近年来,黄龙县凭借21℃的清凉气候、特色民宿集群与多彩夜生活,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更新消费场景,满足多元客群需求。“我们围绕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为黄龙旅游注入新活力。”黄龙县旅游局负责人表示。
在黄陵县店头镇河腰村,一片绿色草地,两排白色帐篷,露营基地河伴星野便跃然眼前,这独特的“松弛感”令人身心愉悦。“自然环境特别好,空气新鲜,菜味也好,经常带孩子和老人来。”游客王蕊十分享受家门口的惬意时光。
绿水青山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聚宝盆”。近年来,店头镇围绕河腰村露营基地、百子桥慢生活体验、腰坪建庄中药材种植、新村千亩粮食种植基地等,推进农村农文旅商全面融合,吸引着八方来客休闲旅游。
大美风光撼人心
在秦晋大峡谷,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以其雄浑磅礴的气势,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一睹母亲河的风采,感受其奔腾不息的生命力。
日前,受黄河上游持续降雨以及黄河一级支流窟野河来水量剧增的叠加影响,位于黄河干流的秦晋大峡谷迎来了今年入汛以来最大洪峰过境。这使得壶口瀑布水量大幅增加,每秒流量一度接近2500立方米,达到平日流量的8倍左右,形成了难得一见的壮美景观。
从空中俯瞰,奔腾的黄河水裹挟着泥沙轰鸣而下,涌入形似龙潭的深谷,气势恢宏。主、侧瀑布连成一片,形成绵延数百米的壮丽瀑布群。主瀑似千军踏浪,自30余米高崖垂直砸落,轰鸣声震得脚下大地仿佛随之战栗;侧瀑则沿岩壁漫流而下,视觉效果极为震撼。
站在黄河岸边,游客们惊喜地发现,1990版5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中取景的瀑布罕见全景清晰展现,这一壮丽景观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念,记录下这难得的视觉盛宴。
“金色瀑布如万马奔腾般汹涌澎湃,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任何影像资料都要雄浑壮观,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来自湖北武汉的游客马林先生站在观景台最前沿,任凭飞溅的水雾打湿衣衫,眼中闪烁着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赞叹。
为了确保游客在观赏壶口瀑布壮丽景观的同时能够安全游览,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陕西侧已加强安全巡逻和引导工作,包括增设警示标识、加强人员疏导、确保紧急疏散通道畅通等,全方位保障游客的游览安全与舒适体验。
今年以来,延安文旅持续“圈粉”,旅游“热力值”持续攀升。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280.4万人次,同比增长8.78%;游客总花费139.73亿元,同比增长10.88%;人均花费612.74元,同比增长1.93%。一连串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延安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文旅市场的“热效应”,正转化为延安高质量发展的“强动能”。我市依托陕旅、陕文投等旅游市场主体,精心谋划推出系列非遗展演、旅游演艺、精品剧目等旅游产品,支持旅行社推出精品旅游线路、优惠套餐,促进文旅市场持续升温,辐射带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9倍、住宿业营业额增长3.9%、餐饮业营业额增长4.5%。
从红色圣地的精神洗礼到黄河岸边的自然奇观,再到青山绿水间的生态畅游与清凉体验,延安正不断拓展文旅融合的广度与深度。如今,革命圣地不再是书本中遥远的历史符号,而是可感、可触、可体验的“诗与远方”。未来,延安将继续以文旅为笔,以创新为墨,在新时代的壮阔画卷上,绘就更多“ 一业兴、百业旺”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