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郝栋)记者从9月11日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以高位推进、政策赋能、纾困解难、梯度培育、环境优化五大举措为抓手,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全市民营经济总体呈现出健康有序、逐步提升、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落实《延安市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实施方案》。1—8月,新增民营经营主体1.68万户,累计25.27万户;新增民营企业0.35万户,累计6.01万户;新增“五上”民营企业247户,累计1919户,完成省考任务10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户,净增47户,累计456户,完成省上净增任务的85%,净增户数排名全省第三。
全市争取省级专项资金5500万元全部预拨到位,市财政兑现惠企资金1563户企业4948万元。对“五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实行“免申即享”,工业稳增长资金“直达快享”,同时征集符合2024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奖补政策项目60个,预计奖补3000万元。
企业生产经营周“解难”机制成效显著,市级累计召开会议78次,办结企业诉求233件。“三包一联”活动覆盖456家规上工业企业,督促县区兑现惠企资金2605万元;政银企对接为29户企业落实融资1.97亿元;引导31个民营工业企业设备更新项目投资入统,新增民间投资2亿余元。
全市推动164户个体户“个转企”,65户企业获批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182%。延昌装备、守山机械正冲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74户民营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智能制造能力自评估,19户民营企业纳入2025年度省级绿色制造名单培育库。
全市通过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等举措优化发展环境,“陕企通”注册企业10.48万户,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金额达12.24亿元,占比84.6%。民营经济人士“万千百十”教育培训工程累计开展35场,培训1060人。一系列扎实举措,正推动延安民营经济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