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 通讯员 钟华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运行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作要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的司法需求,近日,借区综治中心升级改造之际,安塞区人民法院对原有诉讼服务窗口进行升级,增加了诉讼服务事项和工作人员,设立了特邀调解室并配备专业的调解员,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诉讼服务、多元解纷等一站式司法服务。
精准回应群众诉求
安塞区人民法院在区综治中心业务大厅设立诉讼服务窗口,提供立案审查、材料收转、法律咨询及“码上解纷”等服务。同时,在诉讼服务区域摆放诉讼指引、诉讼指南、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等,方便群众参考使用。
自9月以来,诉讼服务窗口已接待群众咨询26人次,案件类型涵盖合同纠纷4件、婚姻家庭纠纷6件、民间借贷纠纷12件和其他类型纠纷4件。
据介绍,诉讼服务窗口对收到的案件实行科学分流,当事人同意调解且符合调解条件的,优先引导至法院特邀调解室进行调解;调解无果的,再转交诉讼服务窗口立案审查。
若当事人不同意调解,则由诉讼服务窗口直接进行审查立案,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可尝试立案后先行调解。对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由调解员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当场履行;当事人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司法确认或者出具调解书的,法院审查后及时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或民事调解书。
成功化解典型纠纷
为提高解纷专业化水平,安塞法院在区综治中心设立特邀调解室,聘请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和工作人员常驻服务。
特邀调解员入驻首日,便收到一起因买卖合同引发的侵权纠纷:李某(化名)因向某果蔬超市索要货款与超市老板贺某(化名)发生肢体冲突并受伤住院,经派出所多次调解未能解决。后李某来到综治中心寻求帮助。
调解员了解情况后,考虑到这起纠纷的核心不仅是货款与医疗费的争议,更在于双方积累已久的负面情绪。调解员多次通过电话和面对面方式与贺某沟通,从法、理、情多个角度阐明利害关系,引导其换位思考。同时,也积极安抚李某情绪,在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劝说其适当考虑对方的实际困难。
经过反复协调,最终双方放下成见,达成一致意见,由贺某当场一次性向李某支付货款和医疗费等共1万元,纠纷得以彻底解决,双方对处理结果均表示满意。
此次案件的成功化解只是特邀调解室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目前,调解室已经直接受理各类纠纷6件,接受转办纠纷10件,已成功化解各类纠纷5件。
纠纷的成功化解,是安塞法院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入驻综治中心开展工作的有力实践。今后,安塞法院将继续加强与区综治中心的协作,强化诉讼服务窗口的服务效能,加强对特邀调解员的培训与指导,持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