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09日
满城中国红炽热延安情
——这个假期,初心与梦想在圣地激荡
  记者 方大燕 高京京 齐心
  “终于站在宝塔山下了!比书本里读到的、梦里想象的还要让人热血沸腾。”10月4日,延安宝塔山景区观景台,来自河南的游客秦宝莲举着手机拍摄宝塔,身旁的女儿帮她整理着胸前的小红旗。
  国庆、中秋假期,这座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城市,处处飘扬着五星红旗,革命旧址里追寻初心的脚步不停,非遗展演中文化传承的活力涌动,科技赋能让文旅体验新意十足,以“红色、秋色、月色”为主题的多元活动,让全国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新时代延安的历史厚度、文化温度与发展热度。
   红色地标聚人气 初心之旅润人心
  清晨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杨家岭革命旧址的黄土坡上。86岁的曲凤云坐在轮椅上,在女儿吕桂芝的陪伴下,缓缓来到毛泽东同志旧居。“我母亲念叨了大半辈子要来延安,这次我们一家七口从长春跨越千里,就是要帮她圆这个红色梦想。”吕桂芝俯身在母亲耳边,轻声复述着讲解员的介绍,看着母亲眼里的光亮,她感慨道,“站在老一辈革命家生活过的地方,才更懂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份精神财富得一代代传下去。”
  红色,是延安最鲜明的底色;传承,是延安文旅最厚重的主题。这个假期,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宝塔山等红色地标迎来客流高峰,各地游客怀着崇敬之心,在这里聆听革命故事、感悟延安精神。为让红色教育更入脑入心,各景区精准优化服务:杨家岭革命旧址讲解员全员在岗,每天开展红歌联唱与情景演绎;延安革命纪念馆推出“红领巾讲解员”志愿项目,小小讲解员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讲述革命故事,让红色基因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活力;志丹县创新推出“一票游三日”服务,游客可从容探访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刘志丹烈士陵园等景点,还能参与“重走红军路”徒步体验,在行走中感悟初心。
  “第一次来延安时,我还是个学生;这次带着孩子来,想让他亲身感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枣园革命旧址,浙江游客姚钢指着窑洞墙上的老照片,给儿子讲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故事。
  据统计,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51.86万人次,同比增长11.64%;接待国内游客总花费25.88亿元。
  文旅融合添新意 科技非遗焕活力
  夜幕降临,延安新区延州牡丹园华灯初上。“浩瀚星河”灯组下,孩子们仰头追逐着“流动的星光”;“昆虫秘境”里,发光的蝴蝶、甲虫造型花灯栩栩如生;“迷雾森林”中,雾气与灯光交织,仿佛闯入奇幻世界。“太漂亮了!妈妈,你看这个是不是火星,这个是不是土星,这个是不是海王星……”4岁的韩北言拉着父母的手,在灯组间穿梭,脸上满是兴奋。
  更令人惊叹的是非遗与光影的碰撞:老艺人手持“火壶”,以铁为墨、以火为笔,在夜色中勾勒出金色弧线;“非遗打铁花”表演现场,1600℃的铁水被匠人奋力击打至高空,化作漫天“星火”,与夜空里的灯光交相辉映,引得游客阵阵欢呼;川剧变脸演员走近人群,一个转身、一个摆头,脸谱瞬间变换,互动中满是欢声笑语。“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打铁花,今天亲眼看到,太震撼了!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西安游客惠欢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瞬间。
  延安新区佳途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亚莉介绍,延州牡丹园千灯会从9月19日持续至10月9日,除了五大主题灯展,还配套陕北羊肉面、黄米馍馍等特色美食,以及陕北说书、安塞腰鼓等民俗艺术表演,“让游客在视觉、味觉、听觉上都能感受到延安的独特魅力,日均接待游客超1000人次,高峰期达3000~4000人次。”
  与此同时,延安新区人民公园的金秋菊花展也热闹非凡。42万余株菊花以“月映延州共团圆 菊韵新区贺华诞”为主题,黄的、红的、紫的菊花竞相绽放,与飘扬的五星红旗相映成趣。“比网上看到的更壮观。既能赏菊,又能听秦腔、看皮影戏,这趟延安之行太值了!”从西安专程赶来的杨轩,一边品尝陕北小吃,一边竖起大拇指。
  延安市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孙佳表示,此次菊花展以菊为媒,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不仅丰富了市民游客的假日生活,更打造了延安秋季文旅新品牌,让更多人感受新时代延安的文化自信。
  县域特色展风采 贴心服务暖人心
  除了市区的热门景点,延安各县(市、区)也立足资源禀赋,推出“文旅+”特色活动,让假日体验更加多元。黄龙县依托青山绿水生态优势,在县城阜元街举办“非遗赶大集唱大戏”活动:延川狗头枣、洛川苹果、黄龙蜂蜜等特产摆满摊位,陕北说书、黄龙戏曲等非遗表演轮番上演,游客既能选购特色农产品,又能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本来是来黄龙生态游的,没想到赶上这么热闹的活动,吃的玩的都有,还亲手体验了剪纸,太惊喜了!”游客张引强手里提着刚买的蜂蜜,脸上满是笑容。
  黄龙县文旅局副局长安园子介绍,假日期间,黄龙县不仅有非遗市集,还推出“国庆唱大戏”“凌创·游龙杖杯”钓鱼大赛等活动,暖山河畔露营基地、神道岭景区等景点组织了森林徒步、星空露营等体验项目,让游客在山水间放松身心,感受乡村振兴的新变化。
  在志丹县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内,讲解员每天为游客讲述刘志丹等革命先辈的故事,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接受红色教育。“听了革命先辈的故事,我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10岁的胡雨松认真地说。
  优质的文旅体验,离不开贴心的服务保障。在黄帝陵景区,76名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分布在游客中心、检票口、观景台等点位,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热水供应、购票协助等服务。“您好,支付宝或微信付款都可以,我帮您操作。”志愿者张蕾耐心地帮老年游客完成购票,这样的服务她已经坚持了8年。“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能在这里为游客服务,让大家在寻根之旅中感受到温暖,再累也值得。”张蕾说。
  黄帝陵保护管理服务中心营销科科长杨晓强介绍,假日期间,景区新增3个流动服务岗,配备急救箱、雨伞等物资,还增设了“黄帝文化”主题拍照打卡点和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不仅能感受历史的厚重,还能参与互动、收获乐趣。来自甘肃的游客常建国说:“这里不仅景色壮观,服务也特别周到,工作人员很负责。”
  这个国庆假期,延安用满城“中国红”点燃游客热情,以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展现新时代风采。从红色初心的追寻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从科技赋能的新意到志愿服务的温暖,这座城市正以更丰富、更立体的姿态,让游客在体验中读懂延安精神、感受发展活力,也为“文旅+”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