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4日
进“一扇门” 办一揽子事
通讯员 武晓娇 记者 刘晶
    ●    白马滩派出所开展“法治进校园”宣传活动

  “你瞅瞅,进这一个门,喝杯茶的工夫俩事儿全办妥。”近日,在黄龙县白马滩派出所新落成的综合服务中心大厅里,白马滩村村民王志刚捏着刚到手的户口本和驾驶证,脸上漾着笑意。这暖人心窝的场景,正是黄龙县公安局“站所合一”警务改革结出的甜蜜果实。
  破“五难”困局:一场刀刃向内的整合
  走进白马滩镇,漫山的松柏泛着新绿,潺潺溪流穿镇而过。在这样一方山水相依的天地,曾因警务分割让群众犯难。
  “前年门口路段总有人乱停车,站在路边瞅着派出所和交警中队的牌子,愣是分不清该找谁家。”商户李建军拍着大腿说。
  不光是群众,那时的警务人员更有一本难念的经,几个单位各起炉灶,派出所民警轮流做饭,油烟味混着文件墨香;冬天宿舍炉火常灭,下乡回来冻得直搓手。党建活动更是难开展,稀稀拉拉几个人凑不齐一场像样的组织生活。群众看着三块相似的公安牌子,更是常把户籍业务跑到交警中队,把交通违章查到森林警队去。
  转折发生在2024年初。黄龙县公安局循着瓦子街“站所合一”的成功脚印,在全市率先按下“合并键”,将三个单位拧成一股绳,组建正科建制的白马滩派出所。与此同时,新办公大楼拔地而起,从2023年10月破土动工,到2024年12月主体竣工,再到今年5月功能区完善并投用,这座崭新的建筑里,7名民警、7名辅警组成了新的战斗集体。“这不是简单的‘物理拼接’,是让职能发生‘化学反应’。”黄龙县公安局白马滩派出所教导员张喆说。
   聚“五警”合力:一警多能显身手
  “ 以前我在交警中队,眼里只有红绿灯和斑马线;现在巡逻时碰到张婶和李叔为地界吵嘴,也能坐下当个‘和事佬’。”民警王国栋说,“ 这种啥都能管、啥都能成的滋味,让咱觉得这身警服更有份量了。”
  如今的白马滩派出所,将派出所、交警中队、森林公安派出所“站所合一”,同时将司法所、基层法庭融合进一个大院,设立受理引导区、综合服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人民调解等便民服务窗口和六郎调解室、档案室、会议室等14个办公区,实现了“六合一”的深度融合:场所合署办公,党支部联合议事,警力统一调度,工作协同推进,管理标准一致,保障集中到位。民警们成了“多面手”,处理完邻里纠纷转身就能查处交通违法,刚巡完国道又钻进林地排查火险。
  今年3月的盗伐林木案就是最好例证。
  今年3月15日,民警巡逻时发现一辆可疑车辆,民警随即亮出治安执法证,同时向可疑车辆说清林业法规,从截获赃物到案件告破仅用18小时。所长石晓锋指着墙上的办案流程图欣喜地告诉记者:“改革后警情响应速度硬生生提了一倍。”
  融治理资源:多元联动提质效
  推开派出所大门,左手边“司法所调解室”与右手边“巡回法庭”的牌子相映成趣。这场改革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把政法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形成“警务+司法+法庭”的综合战斗体。
  “就说上周那起土地纠纷,搁以前得派出所跑现场取证,我们分头找当事人,法庭排期开庭,一套流程下来没半个月打不住。现在三部门碰头开个‘十分钟短会’,当天就分头行动,3天就促成双方在调解室握手言和,当事人说这效率,比镇上的快递还快。”白马滩镇司法所所长牛云鹏说。
  在便民服务窗口,刚办完新生儿落户的刘大姐算着账:“以前办这事得先去派出所,路过交警中队还得绕回去拿驾照,现在顺道全办了,油钱都省出两斤肉钱。”
  数据里藏着民心所向:改革以来,白马滩镇矛盾纠纷化解率跃升35%,群众办事平均时间从大半天压缩到1小时内。如今,综治中心不仅是群众“ 一站式”的办事窗口,更是为民解忧的“终点站”。截止目前,白马滩“站所合一”共化解群众矛盾纠纷65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件。
  服务者说
  我们推进基层“站所合一”规范化建设,就是要着力擦亮基层治理的“底色”,提升群众幸福的“成色”。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都能有地方倾诉。

—— 黄龙县公安局白马滩派出所教导员 张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