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一次躺下,脊背贴合着大地。草尖隔着薄薄的衣衫,带来些微的刺痒,像大地在用一种古老的语言同我打招呼。闭上眼,再睁开,世界便只剩下一片无垠的蓝。
今天的云走得有些匆忙,一团一团,像是被什么催促着。它们原本有着雄狮或山峦的形状,可还没来得及让我细细端详,风的手指轻轻一拂,便散成了漫无目的的柳絮,继而淡去,融解在那片湛蓝里。我看着,起初有些惋惜,那般雄伟的意象,竟如此轻易地消逝了。
但天空本身,何曾有过一丝动摇?无论云卷云舒,无论雄狮、山峦化为轻烟,那片蓝色始终在那里,深邃、宁静、包容一切。它不挽留,也不驱赶,永恒地存在着。
这多像我们的人生啊!我们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认同为那朵“云”——某个具体的身份、头衔、成就,抑或是某段强烈的关系。我们想竭力维持这个形状,害怕被风吹散,于是,当变化来临,当“狮子”不得不变成“柳絮”时,我们便感到痛苦和恐惧,以为“我”正在消失。
可或许,我们更应该是那片“天空”。真正的“我”,并非任何一副稍纵即逝的皮囊或角色,而是背后那个如如不动的观察与存在,情绪会来去,如同流云;境遇会变迁,如同风雨。但那个能感知这一切的、内在的“天空”,却从未受损,也从未离开,我们所有的修行,不过是为了忆起,我本是天空,而非流云。
身下的草地传来一股沉稳的力量,蚂蚁在我手边匆匆爬过,为了它们的生计奔波,我的存在于它,如同宇宙于我,浩瀚却无意。我不过是个短暂的访客,借这一方草席窥探天机。这种渺小感并不令人沮丧,反而带来一种奇异的解脱——既然我如此微小,那我的那些焦虑、烦恼、得失,在这苍穹之下,又算得了什么呢?
哲人们都说,要“活在当下”。躺在这里,我才真切地触摸到这句话的含义。当下,就是脊背感受到的每一寸土地的支撑,是鼻腔里青草与泥土混合的生机气息,是眼中那片不受时间影响的蓝。它们不追问过去,也不奢求未来,只是全然存在于此时此刻的呼吸里。这份简单,便是“活在当下”,便是富足。
起身时,身上会留下草地的印记,那是大地给我戴上的短暂的勋章。而心中,则会留下那片天空的广阔与宁静。明天的云或许会不同,但天空依旧。明天的我或许会遇到新的烦恼,但那个如天空般的“我”,也会在。
这每日的俯仰与凝视,便是“我”与“真我”的一场无声对话。它提醒我既要如大地般踏实生活,也要如天空般有宽广心境,于大千世界的纷扰中,修得一份内心的恒定与宁静。
(指导老师 史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