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星棋 赵合欢
10月15日至18日,参加“红星照耀中国: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网络主题宣传调研采风活动的百余名媒体记者、头部商业平台负责人、专家学者、网络名人走进延安,用全媒体视角记录延安革命老区在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生动故事。
三天多时间里,调研采风团成员兵分两路,先后深入金延安、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南泥湾、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无锡·延安智算中心、安塞区南沟村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等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科技创新特色点位实地探访,开启探寻红色记忆、见证时代发展的精彩旅程。
在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成员们穿越时光长河,沉浸式感受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 在非常短的时间浓缩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演员们的表演认真且专业。”在网络达人“侯覚”侯彦方看来,“节目中所表现的延安精神是一种奋进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也要用奋斗精神去开拓新生活。”
宝塔山静默矗立,延河水潺潺流淌。在3.7万平方公里的延安大地上,革命旧址星罗棋布。采风团成员们在这座“永远读不完的书”中,寻找历史的回响。
10月16日,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王同媛怀着崇敬,踏上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250级台阶,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读懂这里作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落脚点和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出发点的深刻含义。
“ 青年讲解员用热忱传递历史温度,大学生参观时的专注,让我深切体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王同媛在采访中表示,展柜里的革命文物都深深地触动着她,“课本里的物证就在眼前,诉说着红军的坚韧,提醒我们要走好新时代的‘雪山草地’。”她说。
“ 延安的活力远超想象——整洁的城、热情的人、完善的展陈,还有不断到访的国际游客,让我看到向世界讲好长征故事的广阔空间。”国际在线新闻中心记者王雨晴说,“长征的终点,正是新时代奋斗的起点,我们要让这份精神在世界舞台发光。”
在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里,采风团成员们用独特的视角挖掘出“榆木炮”“红军锅”等见证革命峥嵘岁月的小故事;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大家认真聆听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侯振龙的动情讲述,找到“为什么年轻人都该来延安看看”的答案;在鲁艺文学院旧址,雨后鲁艺教堂和窑洞的“混搭”美学吸引了采风团众多成员打卡拍照,并通过视频、微博等形式分享给全国各地的受众… …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延安精神持续绽放出时代的光芒,亦成为无数人追寻初心、续写奋斗的全新起点。在这里,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亦拥有大自然的壮美风光。
16日,参加“红星照耀中国”网络主题宣传调研采风活动的头部商业平台负责人、网络名人一同探访甘泉大峡谷蝴蝶谷,在细雨中聆听自然与历史的对话,在光影朦胧间感悟着自然伟力的交融共鸣。
赭红层叠的岩壁、蜿蜒幽深的峡谷、朦胧流转的雨雾……这些自然雕琢的奇幻画卷令航天科普博主“ 蒋院长讲航天”蒋鹏飞十分震撼。“甘泉大峡谷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特别是这种‘一线天’的景观在全国都很难见到,令人惊艳。”他说。
17日,在近来难得的小晴天中,采风团成员们漫步南泥湾,千亩稻田稻浪起伏。几名记者、网络名人们走进稻田深处合影留念,齐唱《南泥湾》,体验割稻穗。
“ 非常美,一下车我就拍了好多照片和视频。能够现场走进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看老一辈劳动奋斗的场景,在稻田中感受清风拂过,感觉很激动。”中国日报外籍记者伍淡然通过亲身体验发现,延安不仅有红色历史和文化,还有很多自然风景,值得亲自来一趟。
“ 过去一提延安,想到的都是黄土高原、窑洞,这次真切感受到了延安别样的风景,城市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文旅博主“西安仙女露”编辑王波坦言,这次采访后对延安有了全新的认识。
如今,向新发展的延安日新月异,新能源及储能工业不断发展,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发展的故事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延安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苹果面膜”、算力规模发展等高科技赋能创新产业发展等内容,引起了采风团成员们的极大兴趣,也让大家看到了革命老区在创新创业发展中的新风貌。
18日中午,调研采风活动在安塞区南沟村三农展览馆落下帷幕。采风团成员们走进南沟村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现场采访全村苹果产业发展情况;在三农展览馆了解了南沟村发展的“前世今生”。
伟大精神跨越时空,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此次延安之行,采风团成员重温了红色历史、感悟了延安精神,更见证了革命老区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大家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从延安再出发,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生动展现延安精神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