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2日
吴起县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活动——
婚宴“瘦身” 乡情“升温”
记者 方大燕 通讯员 温巧莉 徐志全
  “老杭,这婚事办得真好,热闹又不浪费,往后我们也这样办。”宾客散去时的这番话,让吴起县五谷城镇桐寨村村民杭久治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10月8日,他为女儿操办的这场将宴席控制在20桌、每桌不超过800元的简约婚礼,最终收获了乡亲们的连连称赞。
  然而,在婚礼之前,杭久治的心里却充满忐忑:“800元一桌,一共20桌,会不会太寒酸?亲家会不会觉得咱小气?村里人会不会说闲话?”这份焦虑,源自当地曾经盛行的攀比之风。
  正如桐寨村党支部书记、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庄瑞所言:“过去村里办红白事,谁家车队短了、席面差了,脊梁骨都能被人戳弯。”这“人情大山”,曾压得许多家庭喘不过气。
  移山,需要决心,更需方法。吴起县的移风易俗,始于“关键少数”的带头。全县率先为党员干部家中的婚丧事宜划出“红线”:婚车不超过10辆,婚宴不超过20桌,每桌标准控制在800元以内。桐寨村则根据村情,将标准定得更细、更严。
  “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庄瑞说,“我第一个在理事会上签了承诺书,党员干部腰杆硬了,去给群众做工作才有底气。”
  坚实的阵地网络让新风有了扎根的土壤。吴起县已建成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0个村(社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其中还对基础条件较好的20个川道村实践站进行高标准打造,实现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阵地100%全覆盖。
  在桐寨村实践站,“道德讲堂”用方言土语讲解政策,“红色宣讲”用革命故事倡导节俭。志愿者走村入户,算经济账、人情账,观念在潜移默化中转变。
  据吴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郭凯介绍,自移风易俗活动深入推进以来,全县农村红白事平均支出下降约三成,村民对此项工作的满意度高达80% 。
  新风带来的改变,远不止于婚丧嫁娶。随着“人情债”负担减轻,村民们将更多精力和资金投入到改善生活和提升乡村面貌上。
  如今的桐寨村,柏油路通到了家户门口,村里建立了环境卫生“三包”制度,村容整洁有序。傍晚,文化广场上歌舞欢腾,邻里互帮互助已成常态。
  夕阳下,杭久治看着女儿女婿的新婚合照,笑容欣慰。一场“瘦身”的婚礼,卸下的是沉重的人情负担,留下的是淳朴的乡里乡情。这阵从农家小院刮起的文明新风,正让吴起这座红色小城,焕发出新的活力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