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徒同行,技能共进 通讯员 庞勇 摄 记者 高乐 马晴 通讯员 张瑜 王翔
“ 第一次下井时,我紧紧抓着‘猴车’的扶手,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可当真正走进巷道,看到平整的水泥地面、明亮的灯光,还有现代化的设备,心里的恐惧一下子就少了大半。”在富县芦村二号煤矿的井下巷道中,1999年出生的综采预备队技术员秦加伟,正拿着图纸仔细核对设备安装参数。谁能想到,一年前刚从校园走出的他,还对煤矿工作充满忐忑与未知。
秦加伟的蜕变,正是延安能源化工集团(以下简称“延能集团”)定向委培模式结出的硕果。面对煤矿行业自有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该集团锚定“高效、稳定、安全”目标,携手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开启定向委培模式。两批青年学子从校园走进矿井,在“地心”深处书写着成长与担当,为延能集团自有矿井队伍建设筑起坚实的人才基石。
校企携手,定制化培养精准“造血”
“ 免学费、包就业,还能学一门实实在在的技术,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28岁的富县本地人袁鑫鑫,至今仍记得当时看到延能集团招聘通知时的激动。彼时,他还是一家能源企业的临时工,得知延能集团面向社会定向培养井下一线人才,便毫不犹豫报了名。
2023年9月,延能集团联合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正式启动首批定向委培计划。贴合行业需求的专业设置、免学费的利好政策,迅速吸引大批怀揣梦想的青年报名。
“ 综合机械化采煤、矿山测量、矿井通风与安全……”打开招生简章,5个贴合煤矿一线需求的专业清晰列示。不同于普通校园学习,这批学员采用“1+1”培养模式——在校系统学习1年理论知识,再进入矿井开展1年顶岗实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为人才成长搭建起高效便捷的“快车道”。
截至目前,两批学员先后完成理论学习离开校园,怀揣着梦想与热情,奔赴芦村二号煤矿、禾草沟一号煤矿、红石岩煤矿等生产一线,为延能集团自有队伍建设注入青春动能。
多维赋能,青春在矿山绽放光芒
当委培生们满怀憧憬踏入矿区,迎接他们的不仅是现代化的作业环境,更是一套“严管厚爱”的立体化培养体系。
“ 新生到矿,先过‘三关’:军训磨意志、岗前培训夯基础、师带徒传技艺。”芦村二号煤矿安全健康环保部经理王晓军道出了培养“秘诀”。
在富县芦村二号煤矿,首批委培生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秦加伟初到矿时,对井下设备安装设计一窍不通,师傅带着他穿梭在综采工作面,从图纸解读到现场勘测,手把手教他根据井下实际调整设计方案。如今,他已能独立完成设备接收纳入、安装前期准备等工作。对于生活环境,他表示非常满意:“公寓有独立卫生间、电视和衣柜,食堂的陕北面食特别地道,下班后和工友打场篮球,像在大学里一样自在。”
同样快速成长的还有袁鑫鑫。作为矿井通风专业首批委培生,2024年7月到矿顶岗实习的他,起初因没下过井、环境不适应犯了难。“师傅带我们4个不同专业的徒弟,从巷道贯通的风量分配,到通风设备的日常巡检,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演示。”三个月后,袁鑫鑫不仅适应了井下工作,还能协助师傅完成风量统筹规划。今年7月,他完成了收获满满的实习旅程,顺利进入了试用期。
在陕西红石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第二批委培生中的49名学员于今年8月初完成岗前培训后上岗,活跃在装运区队各个岗位。
27岁的曹智智熟练操控皮带运输机,将原煤精准输送至地面。他告诉记者:“在校学的是钳工,初接触皮带机既好奇又紧张,多亏王阳师傅从开关操作到故障排查,一步步耐心指导,使我快速上手。”
维修班的庞勇则在火花四溅的维修车间里蜕变成长。凭借在学校学到的钳工知识,加上师傅于爱辉的倾囊相授,短短几个月,他快速掌握了焊接、等离子切割等技能,还参与了厂区皮带防护网的加工,用技能守护工友们的安全。
曾因分到勤杂班而心生落差的思磊,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他说:“起初觉得后勤工作枯燥,难免有心理落差,后来在师傅张利强的引导下,参与物资配送、环境保障等工作,才懂得每个岗位都能发光发热。”
全链护航,为自有队伍注入新活力
“ 井下作业,安全第一,只有把规程刻在心里,才能守住安全底线。”从事瓦斯抽采探放工作的学员谢楠雨深知安全的重要性,不仅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成功考取了煤矿瓦斯抽采作业证,用专业知识守护矿井安全。
为了让委培生“留得住、能成长”,延能集团构建了“培训—认定—晋升”全链条成长保障体系。培训方面,岗前培训、特殊作业证培训、厂家设备培训轮番开展,技能大赛、知识竞赛常态化举行,全方位提升学员专业能力;薪酬方面,顶岗实习期间工资按同岗位的80% 发放,转正后实现同岗同酬,激发工作积极性;职业发展方面,考核合格的委培生经过试用期后可成为正式职工,岗位轮转制让学员全面熟悉煤矿运作,清晰的晋升通道让年轻人有盼头、有干劲。
拥有13年煤矿工作经验的红石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油气治理副总工程师杨斌夸赞道:“这批年轻娃娃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还能吃苦、肯钻研,如今多数能独立完成基础工作,部分已走上通风、安检、机电等关键岗位,为自有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首批委培生已逐渐成长为各岗位的骨干力量,第二批委培生也陆续上岗实习。随着第三方队伍逐步撤出,他们将接过核心技术岗位的“接力棒”,推动矿井实现高效、稳定、安全运营。
从校园到矿山,从理论到实践,从青涩到成熟,延能集团的委培模式不仅为煤矿事业储备了专业人才,还降低了用工成本,让管理效能大幅提升。
“以前依赖劳务派遣,人员流动性较大、难以管理,现在有了这支年轻的自有队伍,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煤矿行业的未来与希望。”芦村二号煤矿安全健康环保部经理王晓军感慨道。
朝阳初升,一群身着工装的年轻人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矿区;夜幕降临,他们带着满身疲惫却眼神明亮地走出井口。在延能集团,这些90后、00后青年正带着对能源事业的热爱,在深邃的矿井中点亮青春之光,为煤矿行业的安全、高效发展筑牢人才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