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姜顺 通讯员 孙乐 郝文军
日前,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心编排的陕北说书作品《领袖与士兵》,在“文明实践·‘理’响三秦”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风采展示大赛决赛中,一举摘得“最佳创意奖”。
《领袖与士兵》是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编排的宣讲原创作品,以红色革命历史为题材,用陕北说书的形式,深情讲述了毛主席与八路军小战士的感人故事。该作品以传统乐器为伴奏,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生动展现了人民领袖的风范和革命队伍的真挚情感,赢得观众和评委的高度认可。主演贺四作为传统陕北说书艺人和“瓦窑堡文明服务团”宣讲师,经常深入基层宣传宣讲党的声音。
子长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不仅在宣讲比赛中崭露头角,其“瓦窑堡文明服务团”也一直奏响着文明实践的“奋进曲”。
自2021年2月成立以来,“瓦窑堡文明服务团”着力打造“魅力子长·文明实践”服务品牌,统筹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农业科普等九类志愿服务队伍,通过“讲、乐、帮”等形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瓦窑堡文明服务团”通过“宣讲+文艺+文明实践”活动,累计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宣讲500余场次。“瓦窑堡文明服务团”项目荣获中共陕西省委文明办表彰的“文明实践创新案例”三等奖和陕西省首届“志愿三秦”项目大赛铜奖,成为延安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文明是美好,是温暖,更是力量。子长市通过“瓦窑堡文明服务团”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新风成为群众心中的“幸福底色”。
近日,余家坪镇的志愿者李瑞瑞来到留守儿童王小雨的家中。王小雨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的精心组织下,余家坪镇开展了“志愿爸爸,志愿妈妈”活动,让全镇干部职工与留守儿童“多对一”结对帮扶,李瑞瑞主动与王小雨结成帮扶对子,不仅定期为他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还利用周末时间辅导他的功课,陪他聊天、做游戏。王小雨的奶奶感激地说:“多亏了志愿者李瑞瑞,孩子变得开朗多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我们心里也踏实了。”
在子长市人民医院,卫生健康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定期为患者提供导诊、陪诊等服务。志愿者封亚东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在医院的候诊大厅,一位患者家属竖起大拇指:“这些志愿者真好,帮了我们很大的忙。”
在子长市的街头巷尾,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积极开展文明交通劝导活动。他们引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劝导非机动车文明出行,为城市的交通秩序贡献了力量。市民刘先生说:“现在交通秩序好多了,这些志愿者功不可没。”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他们是文明实践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任吴瑞说,“瓦窑堡文明服务团”结合全市各行业各系统的工作性质,组建了“讲、乐、帮、移、行、安、爱、美、法”(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农业科普、移风易俗、文明交通、卫生健康、情感关爱、环境保护、法治宣传)等34支系列志愿服务队,覆盖了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社会治理与邻里守望等多个领域。
如今,“瓦窑堡文明服务团”已成为子长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闪亮名片,5000余名志愿者活跃在城乡大地,用一次次志愿服务温暖着群众的心。他们如同一颗颗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子长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文明新风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